扫码手机阅读

重铸山河

作者:喜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66.1万

第一百五十四章集宁战役(四)

书名:重铸山河 作者:喜王 字数:3096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14

正在擒狼,又来恶虎,形势着实吃紧!这时,前线指挥员最容易出现决策指挥上的失误,而失误真的出现了。前线指挥部遂决定,暂时停止对集宁城下之董其武部的攻击,留下第十一旅和城内防守部队对其实施包围、监视,调转主力立即西出,向大脑包山前进,歼灭傅部第101师。由于受命西出的部队,是在部署临时改变、情况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仓促展开作战行动的,尽管第三五八旅和独立第一旅攻占了大脑包山第101师的一部分阵地,第一纵队的1个团也适时投入战斗,与第101师展开激战,但终因决策指挥上的失误,不仅未能达成歼灭援军第101师的计划,而且还错过了聚歼集宁城下董其武部的大好机会。

聂荣臻也对失去战机表示惋惜:这时,本应先歼灭即将被歼之敌,然后再打敌人的援兵,但不意我军前线指挥部决定,掉转主力部队立即西进,要求先歼灭赶来增援的101师。这个决定显然是极为错误的。当时,各部队接到这个命令后,都不愿放弃即将被歼灭的敌人,但最后还是执行了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可是,部队只知道向大脑包山前进,去打101师,至于敌人的位置、我军的行军路线、作战的具体部署、部队的互相协同、战场的通信联络等都不清楚。这样指挥作战,怎么能够打好?结果不但打援计划没有实现,聚歼集宁城下残敌的战机也失去了。

13日晨,董部趁我军主力西去打援,又重新恢复了卧龙山,天门山,石灰山等阵地,并向小脑包山攻击,以策应101师东进,夹击我打援部队。

而与援敌101师的交战也极为不顺利,第一线部队与101师在东土坑山激烈交战,解放军大队援军奉张宗逊命令赶去增援,大队正隔着山运动,101师进攻山顶守军时,由于步兵进攻接近山顶,炮火须延伸射击,但因炮位低,距离近、山顶高,瞄准仰角必须加大,而仰角加大,炮弹即超越山顶而过。这样的越山炮弹,竟打了百多发。急得郭景云直跺脚,厉声命令炮兵,立刻修正角度,再把炮弹打过山顶,就要枪毙。

其实他不知道这些阴错阳差炮弹帮了他大忙,这些越过山炮弹,不偏不倚落在前山解放军的援军大部队人群中,前线指挥部又判断失误,以为这是傅作义大部队到达,有腹背受敌之危险,于是命令部队撤退,把所有战机都丢失了。与此同时,13日中午12时35军李铭鼎新32师,骑四师尾随101师前来增援,向我军阵地猛攻,实际这时解放军已决定撤退,这些部队正赶上追击。

下午,傅作义部新编第三十二师、新编骑兵第四师蜂拥而至,与第一○一师会合,并迅速发起反围攻作战。至此,傅作义部已有6个师的兵力会集于集宁城郊,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经过几昼夜鏖战,特别是一整夜的往返调动,既疲劳又饥饿。在集宁附近歼灭傅部援军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如继续恋战,处境将更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被迫于当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向东北方向转移。

集宁一战失利后,傅作义部主力继续向大同逼近,企图与大同守军配合,对围城部队实施夹击。形势对执行既定的攻城计划十分不利,大同不宜再围。9月16日,为寻求新的战机,晋察冀军区决定撤围大同,杨成武等部开往老根据地易县集结。大同集宁战役遂告结束。

集宁一战,傅作义出尽了风头。9月20日,他得意忘形,在绥远《奋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致毛**的公开电》,百般揶揄中共方面:

然你们相信武力万能,调集了十七个旅,五十一个团之众,企图在集宁歼灭国军,城郊野战和惨烈巷战,继续达四昼夜,最后你们终于溃败了。

当你们溃退的前一天,延安广播且已宣布本战区国军被你们完全包围,完全击溃,完全歼灭,但次日的事实,立刻给了一个无情的证明,证明被包围被击溃被歼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喆等的全部主力。

朱德特将此电分发全体将士,“请将不如激将”。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一个半月,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密切协同,并肩作战,歼灭敌1个师大部、3个师各一部等,共1.2万余人,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战役未能达到攻城、打援的预期目的,尤其是未能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于集宁城下,使张家口乃至整个解放区面临更为不利的局势。

聂荣臻主动承担了责任,认为自己“有考虑不当之处”,同时认为前线指挥存在失误: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发起大同战役,有考虑不当之处。因为大同敌人的兵力虽不雄厚,而城防设施是颇为坚固的。当时,我军既没有重武器配备,又缺乏攻坚战经验,哪里有把握攻下大同?在当时装备很差的条件下,只能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在攻城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打援上,集中优势兵力,争取在运动中歼灭前来救援大同的敌人,那后果就会大不相同了。……再加上后来集宁方面战场指挥的错误,就导致了这次战役的失利。

作为战役的具体组织者,张宗逊也作了反思,认为包括自己在内都存在“战术上轻敌”:

战役没有打好,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不少部队刚由游击队编成,战斗力不强,打运动战尚不成熟,就打大规模的攻坚战,是很勉强的。

其二,这次战役具有初战性质,不慎初战,一开始就张大口去打有坚强设防的大同,未能发挥我军打运动战、打小据点的长处。

其三,当时有夺取敌占城镇的风气,卓资山、集宁反成了我们的包袱,若不守卓资山和集宁,把晋绥的一万部队集中起来,配合晋察冀部队打运动战,会主动得多。按我军所长,坚守卓资山、集宁都是失策的。

其四,我军装备好,重装备如坦克没有油料,导致没有发挥作用,大同矿区虽有大量**,没有利用来炸敌人的碉堡,以弥补我炮火不足的经验。……结果连敌人外围的防御工事也扫不动,以致作战时间拖延了一个月,使敌人有充分时间准备增援。

其五,对大同守敌和傅作义增援均估计不足,战术上轻敌。……对傅作义增援没估计到他会倾巢出动,而且来得那么快,事先没有充分准备。整个战役准备仓促,只给了十天准备时间,在阳高会议之前有的部队已经打起来了,临时搞指挥机构,地形没来得及看,部队情况不熟悉。通信联络也没有搞好,主要靠参谋人员送信传递命令,敌人逼近集宁的报告收不到,给陈正湘纵队的命令发不出去,在集宁城下错失歼敌的良机。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打运动战、歼灭战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设法歼灭其有生力量的意识还很不强,以至于平推外围据点,使守军收缩城内;对城内守军出援,不是乘机截击围歼,而是单纯拦阻、击溃;集宁打援,不善于创造和捕捉战机,甚至有利战机出现时也未能很好把握,加之力量使用分散,导致大同攻坚久围未果,集宁打援陷入被动。

二是在战役指挥上,把夺取“三路四城”战略任务的突破口选为大同攻坚,而不是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战役目标。

三是对敌情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部队集结速度慢。

言外之意,如果遵照毛**的意见组织平汉战役,或许是另外一种局面。

其实,对集宁之战,傅作义也是心惊胆战,他曾经说过:“集宁会战,按当时的情形,我们是相当的危险,很有失败的可能,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101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新编第三十一师,而去全力打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他那天晚上去攻新编第三十一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集宁战役失败后,主席召开了内部军事会议,也没有过多的指着前线指挥员,错误的指挥,或指挥不力,而是耐心的分析了我军的不足,战斗力差,游击战术不是太成熟,游击战不适合大兵团的攻城战等问题。。。。。。。。。。。。。。。。。。。。。。。。。。。。

接着就指出重武器没有发挥出作用,攻城没有重武器,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武器装备必须协同作战,随后这个计划给主席写进了步兵守则里,指挥员一定牢记,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