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潮声月影谁与归

作者:江风语火 | 分类:历史 | 字数:157万

三十五、风物宜长放眼量

书名:潮声月影谁与归 作者:江风语火 字数:1955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3:16

看大家有点开始动脑筋了,杨孟晗还怕药下得不够猛,就继续放了两个二踢脚。

杨孟晗喝口茶继续说:大家知道中国是瓷器之国,你们想想,现在一年瓷器的出口量是多少?

大家有点大眼瞪小眼,还真没在意过这个问题。迟疑了下,查良信开口道:我家以前就是做瓷器生意的,乾隆年以前,生意还不错;现在一年不如一年,瓷器只能走国内,出口聊胜于无了,安南、泰国还能走一点,价格也上不去;所以才慢慢转行的。

杨孟晗:现在,欧洲瓷器无论品质、还是样式,已经比我们做得好。走不出去,一点也不奇怪。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工厂化生产,有化学、物理等理论基础做后盾,瓷胚用料配方、表面涂层、内部涂层,做得更科学更合理,制胚更快,炉温高,有专门的设计师做样式设计。我们还是一家一户、父子相承的传统作坊,我们全面落后了。

杨孟晗环视了一下大家:大家是不是觉得,中国地大物博,丢一小块不在乎?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是直接出口丝绸的,为什么现在只能出口原料生丝呢?老土布还能抵抗洋布多久?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只能卖棉花了呢?

这个问题有点触动了胡雪岩,他说:这个我多少知道点,西洋的织布机织得又快又好,而且提花、染色,尤其是染色,我们比不上。就是国内有手巧的,布匹能比得上,价钱比人家只贵不便宜。

杨孟晗点点头:雪岩兄有这个认知,我很高兴,既然要进这一行,我就把我知道的,跟大家再多说两句。早在二十年前,法国人、意大利人已经开始机器缫丝,缫出来的丝又白又细又长,现在是人家生丝总产量低,织布厂需求大,我们才有活路,如果有一天别的国家也种桑养蚕,机器缫丝了,我们吃什么?

如果是今天杨孟晗跟外面人说说这些,人家会有些懵懂;现在日子好过的很呐,茶叶、生丝一到港,人家歪果仁就抢走了,瞎担心什么。

可是在坐的,是了解三公子杨孟晗的,知道他有眼光,比一般人看得远。所以今天的话,大多数人是听在心里了,回去慢慢琢磨消化。

让这些人开始思考,就是杨孟晗今天这一番话的目的。引导一批人去思考去探索,睁眼看世界,比眼下多卖几船茶叶,多赚几两银子,要有意义得多。

梅子小丫头找着窍门了,你晚上不理我,我白天理你还不行吗?现在天天跟着杨孟晗上班,嗯,她跟腿上班实际上是找周家丫头玩。

两个半大丫头(周家丫头个子高,年龄还是半大丫头。)在司令部后院唧唧隆隆、叽叽喳喳,一会儿是小梅子教周家丫头写写画画,一会儿是周家丫头教小梅子舞枪弄棒;两个人都是精力旺盛的年龄,很少有消停的时候。玩得疯的时候,连来人倒水都忘了。

最多是杨孟晗偶尔午休的时候,周家丫头会懂事地躲在自己屋里;小丫头有时会和周家丫头一起在屋里不知道捣鼓什么;有的时候,也跟着杨孟晗进屋,爬上床钻进被窝,搂着杨孟晗脖子一起睡一会儿。

营区里所有人都认识小丫头这个特殊的编外队员了,中国人知道这是长官的小童养媳。连外籍教官都知道了,开玩笑说:密斯特.杨,是个腿不算长的长腿叔叔......

寻找李善兰不算麻烦,他的学馆就在嘉兴城里,他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收到杨孟晗的邀请信让他既意外也惊喜,巡防营的名字没什么人知道,可巡抚公子的名头响彻云霄呀。根本没二话,打个包裹就跟着过来了。等李善兰进入杨孟晗虬西营地司令部办公室,离杨孟晗把信交给方子詹也就七八天时间。

杨孟晗和方子詹一起接待了李善兰。李善兰是个面相很和善的人,没有眼下儒生的迂腐或者狷介,倒是和后世的中学校长、大学老师之类的形象蛮相似;一口吴语软音,说话不急不慢,斯斯文文的。是个秀才,才气并不差,写诗填词也颇有造诣,就是对八股文无感,乡试几次都落榜了;后来干脆沉迷于数学,自得其乐了。嗯,他家境应该还是不错的,否则,柴米油盐,就把人逼疯了,还玩什么个人兴趣爱好。

杨孟晗大致跟李善兰讲了一下情况:巡防营准备在虬西成立一个带附小附中的师范学校,请李先生来,计划当后勤部教育科的科长兼师范学校校长,教育科科长的另外职责还包括部队士兵教育教材的编制,以及租界内和各国官方、民间合作学校包括中方教员选派、学生招募、教材审定和后续的管理协调工作。要求教育课程以现代西方教育体系为蓝本,不要有过多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李善兰听了很高兴,这与他个人的理念也很吻合,郑重表示:没问题,一定不负所托。

最后,李善兰看杨孟晗好像说完了,眼睛眨不眨不好一会,看杨孟晗没反应,还是嗫嚅地问道:不知在下这个职务算几品呐?

嗯,把这个茬给忘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制,钱少点都没关系,品级那是一定要有滴!

杨孟晗说:具体事情是子詹兄负责,细节的事,你找方子詹部长,招老师将来就是你的事。

李善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揖礼:学生李竟芳谢过杨大人栽培!

嗯,他叫我大人?对呀,俺早就是大人了歪,那帮家伙只会公子公子的乱叫;李善兰李竟芳是第一个称呼我大人的人,嗯,这位仁兄,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