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王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 分类:历史 | 字数:329万

第六百七十章 永乐五年落幕

书名:大明王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字数:314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5:12

黄昏和徐辉祖并骑而行。

徐辉祖担心的道:“我觉得咱们不该来这一趟的,打草惊蛇了,如果我预料没错,马哈丹会在榆木川留下一千人左右等待你的消息,其余兵力,会撤往玉林和榆林那边,应该会放弃从独石关、居庸关这两个关城南下,而选择西边的定边关。”

现在的问题是定边关的兵马已经调到草原上去包围马哈丹的三万大军了。

定边关基本上是空城。

黄昏愣住,“当真?”

果然。

老子的这点想法在兵道大家眼里,就是小孩过家家,还是想当然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给自己上了一课。

急声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徐辉祖沉吟半晌,“不能等七天了,也不能等包围圈彻底成形,必须现在就开始主动出击,否则让马哈丹的人跑了,就要大海捞针,所以开平的兵力继续不动,大宁、全宁和应昌的兵力迅速西进,绕过开平,然后去榆林、云州、玉林、归化城一代,争取还是能形成包围圈,同时让李远分兵回定边关,一定要把关城守住,不能让战火烧到关内。”

黄昏不假思索,“好,立即着人去传军令。”

算了。

自己还是当个调戏良家妇女的纨绔大官人算了,打仗这些事情交给徐辉祖这样的专业人士去办理,想到这索性解下朱棣的天子剑,递给大舅哥,“从今夜起,你全权接手。”

徐辉祖笑道:“你终于看明白了。”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黄昏是妹夫,又因为他是陛下派过来的钦差,徐辉祖几乎要破开大骂黄昏的种种谋划——简直狗屎一堆。

想必李远也有这个想法。

之所以没说破,是因为黄昏之前确实做成了很多事,徐辉祖和李远抱有希望,觉得黄昏有他俩没想到的后手而已。

但是今夜去见了马哈丹,徐辉祖算是明白了,妹夫这人在官场仕途上或者经商都还行,又或者是在大局落子上不错,就是大的军事观点,也很到位。

唯独落实下来的行兵布阵,真是一堆狗屎。

黄昏尴尬的笑道:“我本来还是有点希望的,毕竟有那么一个沙场梦,希望能像南宋的辛弃疾一样,醉里挑灯看剑,又或者是率兵踏破贺兰山缺,没想到还是高看自己了。”

徐辉祖接过天子剑,自信睥睨,“为时不晚!”

现在我掌兵权,看我如何运筹帷幄,不说将马哈丹那三万人全部留在榆木川,至少也要救回宝庆公主的同时,让数千鞑靼骑卒永远留在榆木川。

到了这个时候,马哈丹想走?

来不及了!

徐辉祖勒停战马,回首看着黑夜中的五百铁骑,锵的一声拔出太子剑,“着我军令,立即分别派遣五十骑,去往大宁、全宁、开平传递军令,着令开平守兵原地不动,大宁和全宁的兵力全力行军,直接西进,绕开开平后,一路向西,若遇敌军,撕咬住即可,不可死战。”

立即有人离开队伍东去。

黄昏不解的道:“李远那边,不去通知?”

徐辉祖哈哈一笑,“不需要通知,李远若是连这点战机都看不出来,那他就是个吃干饭的庸才,何德何能为安平侯!”

黄昏又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得了。

老子再也不问了,问一次扎一次心,就自己这军事水平,大概和土木堡之变中的太监王振一样,掌控过多的兵权,只会影响大局。

尴尬的问道:“大舅哥,我呢,我现在干嘛?”

徐辉祖呵呵一乐,“你回独石关。”

黄昏:“啊?”

这就没我的事了,搞得我好没面子,不行,老子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好歹得跟在大舅子身边学习一下如何行兵布阵。

于是道:“现在回去也没事,反正独石关不会有战事了,这样,我跟着你一起去沙场厮杀一番,不用担心,不是有李潋滟那一百多人保护我么。”

徐辉祖哭笑不得,“沙场之上刀剑无眼,真杀红眼了,谁还有空保护你,都是杀敌保命,顾不上其他人的,你还是回独石关等我的好消息罢。”

黄昏无奈,只得和徐辉祖分道扬镳。

……

……

永乐五年,黄昏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不是和太子划清界限,也不是时代银行和时代商行的种种手笔,而是在榆木川上移交兵权给徐辉祖。

黄昏一度以为,凭靠自己超越大明数百年的眼光和见识,以及对历史上诸多著名战役的了解,就算没看过什么兵书,要在冷兵器时代的大明王朝永乐时期,当一个“韩信、李靖”还是不难,但永乐五年榆木川的那一场战事让黄昏明白了:他在做梦!

冷兵器时代的战事,远比他想的更复杂。

所以黄昏很快改变想法。

自己要想在军事上留名千古,大概只有打造出神机营后,采用美国某位将军的战略:超额弹药的火力覆盖。

不过这个计划还得等好几年。

于是黄昏在永乐五年的年末,想得最多的便是如何继续发展火器,如何尽快的让大明数十万雄师全部配备上火器。

黄昏回到独石关后,传递边关各城,已将兵权移交给徐辉祖,而顺天那边的朱棣在接到黄昏的飞鸽传书后,反应过来,知道高估了黄昏的军事能力,于是很快圣旨传递边关,任命徐辉祖为总兵官,执天子剑可先斩后奏。

永乐五年,榆木川的战事从入秋打到入冬。

直到下雪。

原本鞑靼只有三万骑军,不过留在后面准备攻城南下的步军在知悉马哈丹的骑军陷入包围圈后,很快主动出击来接应。

一场局部战事打成了战役。

居庸关、独石关、宣府、大同的兵力,全部调到了关外,配合榆林、玉林、归化、云州、大宁、全宁、开平、应昌等地的卫所兵力,全速在榆木川一带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而在圈内,则是徐辉祖率领一万精锐铁骑,不断的撕咬在马哈丹三万铁骑的后面,也不正面决战,采取的敌进我退,就是不断的消耗马哈丹。

很快,鞑靼三万铁骑受限于后勤,想要突围回草原深处。

然而这时候合围圈子已经缩小。

在确定马哈丹已经无法摆脱撕咬,而己方合围兵力中的骑军汇拢过来后,徐辉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率领骑军发动全面攻势。

双方死伤甚巨。

其中马哈丹战死,徐辉祖胸口中了一箭,溃败的鞑靼骑军由万夫长巴根的率领,原本是要就地斩杀那个被俘虏的郡主,不过关键时刻,重伤的徐辉祖率众追杀。

巴根无奈,只能仓促下令,放弃所有辎重,所有人轻装上阵,选择最后一次突围,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最终在步卒的接应下,以留下大批儿郎尸首的代价逃回草原深处。

遗失战马无数。

当然,逃命要紧,鞑靼士卒也来不及处决那个很好看的小郡主。

这一次战事,鞑靼三万骑军,最终回到草原深处的,只有一万三千多人,遗失战马三万多匹,而原本打算入秋前配合骑军攻关城的四万多步卒,为了接应骑军,也为了牵制大明的合围兵力,发动了数次战事,欲要为骑军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因此损伤了七八千人。

然而都没得逞。

大明边军知道一旦被鞑靼骑军打开了口子,那三万骑军一旦跑了出去,谁也追不上,这个责任李远背不起,所以死战。

于是……

鞑靼大败!

大明这边其实也不好受。

哪怕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鞑靼大军的战力着实可怕,徐辉祖率领的骑军,折损了八千多骑,榆林、玉林、归化、云州以及定边关的兵力为了保持合围的态势,需要腹背受敌,伤亡近万人。

战争就是这样。

在没有绝对的战略优势和绝对的火力优势下,始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实大明边关的高层将领都知道,这一次之所以是惨胜,是因为那个不懂军事却非要掺和进来的安北将军黄昏。

是他贻误战机。

甚至还大放厥词,要全歼敌方三万骑军?

打脸了吧?

就算是徐辉祖,也不敢如此绝对。

徐辉祖全权接手之时,马哈丹已经率领骑军在西撤了,导致细线那边的合围时间上有点仓促,又导致东线大宁、全宁的兵力合围耗费了更多时间。

如果一开始就由徐辉祖来指挥,兵力在最佳时机形成合围,三万鞑靼骑军不说全军覆没,至少两万人得永远的留在榆木川。

所以永乐五年年末的朝堂,注定会因为此事而起波澜。

责肯定是要问的。

就看黄昏如何应付了。

不过总体来说,大明朝野一片欣欣向荣,谁都没料到,从朱棣登基后,两次和鞑靼接触性的战事,竟然都是大明取得了绝对的战果。

不坠太祖之威名。

踏平草原,可望之期!

大明一片欢欣鼓舞,但是在草原深处的鞑靼那边,北元太师痛失爱子,暴跳如雷,和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可汗鬼力赤爆发了不可缓和的矛盾。

这一年的冬天,草原深处,提前走入了小冰河时期。

永乐五年,走向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