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作者:马木东 | 分类:历史 | 字数:173.7万

第六十三章 父与子

书名: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作者:马木东 字数:3657 更新时间:2025-01-27 01:40:49

“怎么从颖阴回来,感觉你一直都有心事啊?”颍川郡许昌县陈家宅院内,马上就要赴任的大汉平原相陈纪陈远方,也是一脸诧异得望着时常有些走神的儿子陈群。

“秦文合想要征辟我,你说我是去还是不去?”而看着父亲那关心的眼神,陈群也是老实回答道。

就在认识陈群的第二天,秦谊便向陈群发出了邀请,请他到沾县做自己的幕僚,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之所以做出这么一个有些唐突的邀请,秦谊也是思考了许久才做出的决定,反正就是一个简单的邀请,说出来也不会给秦谊造成什么困扰——到时候困扰的便是陈群了。

而且历史上的陈群,曾经短暂得给刘备当过一段时间的手下,那个时候的刘备有什么,不就是被陶谦表了一个豫州刺史的空头职衔。可就这样,陈群还是在刘耷手下混了许久,还进谏过刘备占据徐州一事。

由此看来,陈群在挑主公这个事上,其实不是那么矫情的,有时候也会选择看好的潜力股。而秦谊自然也是认为自己是一支潜力股,还是有着收下陈群的机会。

再加上那天晚上聊得非常投机,尤其是秦谊提出了陈群历史上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更是让陈群心生知己之感。秦谊边打着一起实现政治理想的口号开始鼓动起陈群来。

然后陈群便犹豫了,秦谊帮着他补全了九品中正制的蓝图,也是让他有了实现这个制度的政治理想。

每一个政治理念的实施都要有一个过程,秦谊好歹大小也是一个县令,可以为陈群提供一个试验的平台,也是让陈群有些意动。

然后看着陈群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秦谊,更是打着到许县拜访一下陈纪老先生的借口,跟着陈群回到许县,准备进一步说服陈群。

“秦文合!?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想征辟你!?”当听了儿子的话之后,陈纪仿佛想是听到了一个大笑话一样。

按照他们颍川陈氏的声望,如果想要出仕,一般也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征辟,都还要半推半就得推辞几次才会上任,有时候看到征辟自己的三公不成器,甚至都会拒绝掉三公抛过来的橄榄枝。

现在倒好,竟然有一个县令居然想要征辟自己的儿子,也是让陈纪感到好笑。先不说县令有没有征辟掾属的资格,单纯是让自己的儿子给一个县令打工,陈纪便有些不爽。

以他们颍川陈氏的声望,陈群再养望几年,出仕的起点很有可能便是两千石的郡级干部,再加上儿子的能力和见识,将来位列三公也不是不可能。

“怎么了?你犹豫了?!”本来陈纪还想着笑一会儿,不过突然间发现儿子却没有跟着笑,也是诧异得问道。

面对着父亲的疑问,陈群竟然点了一下头。

“秦文合此人如何?”闻听此言,陈纪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知子莫如父,陈纪自然是知道儿子心里面的志向有多么远大,眼光有多么高,竟然会因为一个小小县令的邀请而感动动心,也是由不得他惊讶秦谊此人究竟如何。

“他不是在我们家嘛,你不是见过了吗?”然后陈群马上也是向自己的父亲问道。

“这个,恕我眼拙,真没看出来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子罢了!对了,文若怎么看秦谊此人?”听了儿子的话之后,陈纪也是愣了片刻,作为颍川名门,家中时不时要招待一部分客人,这次也是招待了一下秦谊,但是陈纪真没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陈纪却是一个懂得省事的人,他知道自己未来的亲家荀彧是个非常擅长相人的人,也是径直问起荀彧的看法来。

“文若说秦文合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听了父亲的话之后,陈群也是对如实说道。

“荀文若真是这样说的!?”当听了陈群的话之后,陈纪也是大吃一惊。

荀彧曾经被名士何颙评价为王佐之才,这也是一直一来荀彧身上的标签。现在荀彧说秦谊是真正的王佐之才,俨然就是把秦谊置于自己之上,这个评价可真是高到不行。

“就是这样说的!当然,这秦文合能力不一定就能比文若高,但是要论起见识来,荀文若可真是望尘莫及!”

评论完秦谊之后,陈群又禁不住想起了这几日在荀彧家里听秦谊所说的事情,那可真是把陈群给镇住了,他和荀彧作为曹魏帝国的两任首相,世家出身的他们自然也是见多识广,可是在秦谊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面前,也只能乖乖得聆听着秦谊的说法。

在荀彧家里,秦谊也是搜肠刮肚,把所知的一些东西全都说了出来。别的不说,仅仅是秦谊提出来的封建王朝周期论,便让荀彧和陈群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一个专制王朝建立初期,由于刚刚结束长时期的战乱,原先形成的土地及财富分配结构在战争中基本被摧毁,土地分配状况较为分散。再加上生产力水平尚待恢复,专制王朝的统治者往往会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因而在王朝建立起始的阶段大都呈现出土地分配较为平均,生产力恢复速度较快,社会矛盾逐步缓和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不断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而由于这些大土地所有者往往因自身的权势或者皇室成员身份享有免税的特权,因而又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效依赖并获得税收的土地越来越少。

在这一过程的不断作用之下,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集中程度越来越高,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而中央政府所能获得的税收及人力则逐步减少。不断积累的结果使得农民不堪重负,最终只能选择揭竿而起,而中央政府又由于人力财力匮乏而无力对农民起义进行彻底的镇压,最终只能导致农民起义呈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将专制王朝推翻,进而导致新一轮的土地再分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本上一直都在重复这个无解的死循环。当然荀彧和陈群所能见到的案例没有秦谊那么多。

虽然现在自大秦帝国土崩瓦解之后,只有大汉一个封建王朝,但是过去四百年间,大汉王朝已经经历了两次周期论。如果不是二百年前的位面之子、大魔导师刘秀恰好是刘邦的后代,那么大汉江山早已经易主了。而之前的黄巾之乱,也可以看做是王朝周期论的再一次发作。

作为两个称得上政治家的未来大人物,面对着秦谊这个要命的周期律,荀彧和陈群也是在绞尽脑汁再想着如何跳出这个周期。

只是对照两汉之前的一些政事,荀彧和陈群也是悲哀得发现,在前后两汉的中期,帝国也是一直在努力抑制土地兼并,意图给普通百姓一条活路,只是却挡不住人性的贪婪。即便是他们主政,或许能抑制住一时,但是抑制不住一世。

要不是秦谊根据后世的经验,勉强也算是提出了解决方案,觉得陷入了死循环之中的荀彧差点儿都抑郁了。

而秦谊提出的解决方案,第一个就是提高技术的能力,利用技术来养活更多的人。因为没有后世工业化的现成实例,秦谊这个问题不太好说,不过好在荀彧和陈群都是会种地的,不是那种五谷不分的人,虽然对秦谊所说的产量神话有些怀疑,但认可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只不过效果不是很显著。

第二就是扩张领土了,这个就好说了,毕竟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最初只是在黄河流域的一小部分,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那可不是充话费送的。而且现在的大汉连长江流域都没有开发起来,还有着丰富的开拓空间,后世天下丰的湖广熟,现在大多还是未开荒的荒蛮之地。

只是荀彧和陈群还没咀嚼透秦谊的这个二百年王朝周期论,却没想到秦谊又告诉了他们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是接下来将会迎来一个小冰河时期的降温。在这个时间段内,大量农作物将会因为气候的异常而减收,天灾人祸也会因此不断,更要命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会因此过不下去,只能南下来讨生活,很有可能会对中原因为战乱而损失惨重的大汉子民带来更加沉重的灾难。

对于秦谊的这个判断,荀彧和陈群只是对气温降低而感到疑虑。对此秦谊把这个结论推到远在长安的蔡邕身上,说是蔡邕根据自己的观测得出来的结论,并且建议荀彧和陈群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自行观测气候是否如此变化。

秦谊就这样努力得向曹魏两任首相进行剧透,渴望能够引起他们的警觉,在将来他们执政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得做一些措施来为天下苍生减少一些损失。

而这么聊了一夜之后,荀彧也是给了秦谊“王佐之才”的称呼,不是因为秦谊的能力,而是因为秦谊的见识,这种能够穿透百年时光,为天下苍生多谋一点儿出路的见识。

也就是因为对秦谊的尊重和敬佩,当秦谊邀请陈群出仕后,本来应该客套几句拒绝掉的陈群竟然犹豫了。

“大人,我也不知道是否该去追随秦文合,故此心烦!”面对着自己的父亲,陈群也是把心事说出来。

“照这么说来,这秦文合的见识还真是不凡呢!可是这见识不凡的人,却不一定能够成事。就像是留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可是他依然不能当一个主公,只能给高皇帝出谋划策!现在天下大乱,需要的也不是秦文合这种有远见卓识,能为天下谋划万代的智者,而是需要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个枭雄,来结束战乱,还天下一个太平。如果连一时都谋不了,又如何能谋一世呢?”

听了儿子的疑虑之后,陈纪也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在陈纪看来,秦谊的见识虽然长远,但却没有抓住主要的矛盾,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把握住未来,如果连现在的战乱都熬不过去,又何谈谋划未来呢。

“大人的话很有道理,秦文合的眼光太过长远,长远到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看到的,还是先把握当下吧!说实话,我真得挺欣赏秦文合的,他所说的那个九品中正制,真得把我想的很多事情,还有没想到的事情都给想到了。希望他也能够有个好结果,我们将来能同朝为官,或许有机会来共同谋划一下这些谋万世的事情!”

——我是招聘失败的分界线——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汉·秦谊《周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