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分类:历史 | 字数:36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四十章 背后的高低(2)
沈阳,大政殿。
皇太极看了看大殿上的众人,挥了挥手。
“今天议事就到这里,都散去吧,豪格与济尔哈朗留下,文程,你也留下。。。”
离开大政殿的时候,代善和多尔衮不经意的回头,看了看豪格与济尔哈朗两人。
刚刚在大政殿议事,主要就是说到了大军进击辽东的事宜。
此次的征伐,对于大清国来说,意义绝不一般,皇太极已经改变了策略,准备让八旗军在辽东扎根了,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困扰了大清国多年,很多次的征伐,都因为大明山海关的险峻无疾而终,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皇太极,大清国在辽东投入了无数的兵力和钱财,最终都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战果。
如果能够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则大明朝廷所依赖的仅仅是山海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八旗军可以从喜峰口等地入关,采取前后夹击的方式,很有可能攻陷山海关,实现大清国灭掉大明朝廷、入主中原的终极战略目标。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步,尚需要很长的时间,八旗军攻陷了锦州以及宁远等城池之后,如何的建设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就是摆在眼前的最为根本性的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皇太极也是在充分了解了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的经历之后,才下定决心的,以前大清国不愿意完全的占据辽东,也是因为建设辽东需要大量的投入,很有可能拖垮大清国的财力,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眼看着大明的登莱新军逐渐的崛起,眼看着大明的登莱之地愈发的富庶,眼看着大明的登莱新军不仅掌控了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威胁到大清国的后方,现在的登莱新军,又将手伸向了辽东。
这是皇太极无法容忍的,也是大清国无法忍受的。
如果能够在辽东彻底打败登莱新军,且完全的占据关外,则大清国的势力,将要逐渐向着大明的北直隶方向延伸,到时候,大明的崇祯皇帝肯定无法容忍,将要在辽东投入大量的兵力,甚至是与大清国决一死战。
进击中原、灭掉大明王朝,不一定要等到大清国完全的富庶起来。
大清国的财力薄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彻底解决,迄今为止,大清国的军士,都没有军饷,完全依靠战斗劫掠获取财富,维持生存,皇太极曾经想着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惜大清国的朝廷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银子。
刚刚的议事,皇太极已经表明了决心,一定要拿下整个的辽东,到时候八旗军再次入关,劫掠大量的汉人,到辽东一带生活,这样大清国就能够彻底稳固辽东地区了。
而且辽东地区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在这里耕种一定能够获取大量的粮食,足以缓和大清国缺乏粮食的问题了。
想要做到这一切,最大的问题就是登莱新军。
只要打败了登莱新军,其余的辽东边军等,就不是多大的问题了。
大清国上下,意见完全统一了,接下来,就是多铎与阿济格率领的大军,攻陷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彻底打败大明的登莱新军。
代善和多尔衮一直都有些不明白,如此重要和关键的战斗,皇太极为什么没有能够亲自领军,而是让年轻的多铎成为主帅。
从辽东送回来的奏折上面,代善和多尔衮都知晓了,阿济格率领的三万前军,曾经包围了辽东的塔山城池,围困了一万多的明军,这些明军应该是驰援锦州城池的,眼看着这一万多驰援的明军就要被剿灭,关键时刻,吴宗睿麾下的登莱新军出动了,夜里展开了突袭作战,迫使阿济格率领大军连夜撤离。
失去了给予明军当头一棒的作战机遇,而且还损失了接近三千的军士,代善和多尔衮等人感觉到的是遗憾,他们不知道皇太极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议事的时候,皇太极并未提及此事,也没有打算更换主帅。
皇太极将豪格与济尔哈朗等人留下,进入到偏殿议事,这让代善和多尔衮担心,特别是多尔衮,他的亲哥哥和亲弟弟都在辽东指挥大军作战,如果皇太极不满意多铎和阿济格领军,更换了主帅,对于他们三兄弟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
刚刚进入到偏殿,豪格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更换主帅,多铎领军围住了锦州城池,连续进攻十多天,都没有丝毫的结果,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朝廷需要消耗太多的粮草,时间长了肯定撑不住,儿臣愿意领军,前往辽东作战。。。”
站在最后面的范文程低着头,不看任何人,如此机密的事宜,他本不应该知道。
皇太极看了看豪格,微微皱眉,他让豪格来到偏殿的目的,就是专门嘱托的,豪格脾气直,说话不知道遮掩,而且缺乏长远的目光。
豪格说完之后,皇太极看向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其为人沉稳,颇有谋略,而且对于大局的把握是不错的。
济尔哈朗看到了皇太极的眼神,抱拳之后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还是要维持稳定,不宜临阵换将,如此对于军心不利,对于攻打锦州城池的将士也是不利的。。。”
不服气的豪格看了看济尔哈朗,准备开口。
皇太极狠狠的瞪了一眼豪格,不客气的开口了。
“豪格,多听听他人的话语有好处,济尔哈朗,你继续说。”
皇太极开口,豪格顿时焉了,低下头。
济尔哈朗看了看豪格,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皇上,臣以为,辽东之局势,已经关乎我大清国的国运,臣本来是准备建议皇上亲征,指挥此次作战的,不过臣在看了豫亲王多铎的奏折之后,改变了主意,多铎的奏折,让臣想到了当年的大凌河城之战。”
“多铎也是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围困锦州城池,迫使大明的登莱新军驰援锦州城池,从而将进攻的重点转向登莱新军,只要打败了登莱新军,其余问题迎刃而解。”
“至于说粮草供给的事宜,臣以为,进击辽东的大军,务必保证粮草的充足,绝对不能够缺粮,务必让大军支撑下去,尽管供应大军粮草颇为困难,但只要打败了登莱新军,完全占据了锦州、宁远以及辽东的诸多地方,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臣也有建议,若是多铎指挥作战不利,臣建议皇上御驾亲征,打败登莱新军,彻底掌控辽东。。。”
皇太极看着济尔哈朗,满意的点头。
“说的不错,豪格,好好的学一学,辽东的局势,朕肯定要关心,昨日朕接到了从海州来的奏折,言驻守皮岛、旅顺和金州等地的登莱新军,蠢蠢欲动,准备发起进攻,济尔哈朗,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应对。”
济尔哈朗楞了一下,豪格也愣住了。
刚刚在大政殿议事的时候,皇太极压根没有提及此事。
略微的思考了一下,济尔哈朗看着皇太极,语气坚定的开口了。
“皇上,命令驻守海州等地的军士固守,不要主动出击,抵御登莱新军的进攻即可,臣以为,这是大明登莱新军的计谋,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妄图以进攻盖州和海州等城池的策略,迫使我进击辽东的大军撤离,这恰恰说明了,吴宗睿的底气不足,如此关键的时候,皇上可令多铎加强对锦州城池的进攻,一旦锦州出现危局,吴宗睿必定令登莱新军驰援。。。”
皇太极再次的点头,看向了站在后面的范文程。
“文程,说说你的想法。”
范文程的身体颤抖了一下。
大清国的亲王之中,范文程最为头疼或者害怕的就是豫亲王多铎,要说在大清国,范文程是汉人之中地位最高的,可惜在多铎的面前,他这个地位最高的汉人依旧是奴才。
要不是皇上撑腰,范文程说不定被多铎凌辱的不想活下去了。
辽东的战事,牵涉到大清国的未来,作为皇太极主要谋臣的范文程,不可能不提出建议,但是牵涉到豫亲王多铎,范文程务必要谨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说出去的话语,如果对多铎不利,最终被多铎知晓,范文程的日子怕是更加难过。
“皇上,奴才以为,郑亲王所言极是,奴才没有其他的建议了。。。”
。。。
豪格与济尔哈朗悉数离开了偏殿,留下了范文程。
皇太极看着范文程,再次的开口。
“文程,现在可以实话实说了。”
范文程额头上冒出了大颗的汗滴,咬牙开口了。
“皇上,奴才以为,辽东的局势尚可控制,不过皇上还是要特别关注,奴才最为担心的,还是豫亲王多铎不一定能够支撑起来整体的局面。。。”
皇太极微微点头。
“文程,你说的不错,朕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不过目前的情况之下,朕不能够更换主帅,这其中的缘由,你也知晓一些,朕不仅不能换帅,还要大力支持多铎,让多铎指挥大军作战,好了,你退下吧,若是想到了什么,随时给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