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
作者:自身小卒 | 分类:历史 | 字数:85.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3章 邀请
眼见这王五如今又是一副人畜无害、和气生财的样子来套近乎,周秦川深怀戒心。
“承你吉言,王五哥,好几日没见了,有事儿?”
周秦川眼光有些不善,也就没有吭声,倒是苏幼蓉赶紧接上了话。
“无事无事,就是来看看大伙儿生意如何,你们忙,你们忙。”
王五干笑两声,继续朝前走,接着一脸和气地同各个商家打招呼。
“哼,无事献殷勤,非那什么即盗,兄长?”
待他走远,小济把三人的心里话都给说了出来,只是他老毛病又犯了,记得不周全,不过这回没有乱编排,说不出来就诚心请教。
周秦川懒得教他那个字,以免被河蟹。
苏幼蓉倒是有心教,却又说不出口,只得敲了小济一下脑袋:
“脑子被狗吃了?对了,这半个月都没有好好写字儿了,今晚开始,还是我教你写。”
“啊?又来!”小济苦了脸。
这半个月被胁迫至此,都是忙着赶路,再加上气氛压抑,苏幼蓉对他放松了不少,没想到才安顿下来没几天,就又开始了。
“秦川哥,我看王五他们也都是汉人,如此上赶着替蒙人卖命,把咱们挟持到此,到底意欲何为?”
收拾完小济,苏幼蓉凑到周秦川耳边,低声商讨。
这问题从哈喇河边开始,周秦川就一直在想,至今也不得要领,如何答得出来,只得故作高深莫测地回答:
“听其言,观其行罢,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说不得咱们的疑惑今日就能有答案了。”
还别说,周秦川这番装叉的话还蒙对了。
王五兜了一圈后,还是回到了周秦川他们附近,隔着几个摊位,驻足同一户商家攀谈。
这户商家规模也就比周秦川他们大一点点,货同样卖得差不多了,有工夫同王五吹牛打屁。
一番没营养的客套话之后,王五冷不丁问人家货卖完之后有何打算。
这话问的,别说当事人了,就是旁边这些伸长耳朵偷听的商家,包括周秦川他们在内,都想冲他翻个大大的白眼。
这帮人不都是被你们劫持来的么,假惺惺地问今后打算有意思么,难不成打算要走,你们还能放任咱们离去不成?
同王五交谈之人嘿嘿一笑,也不正面作答,自把话题岔了开去。
王五没得到答案,也没见他有何表情,又呱噪了几句话后,笑眯眯地说出了他今日来此的目的:
“诸位叔伯兄弟,大哥大嫂...”嗓门还挺大。
啧啧,这开场白,打把式卖艺呢!周秦川忍不住在心里吐了句槽,他对王五这帮子人很有看法,自然不会待见。
“...王五今日前来,别无他意,乃是今晚山后板升城有庆典,咱们大掌柜邀请大伙儿一同前去观礼。”
啥玩意儿?板升城?周秦川三人听得一头雾水。
旁边商户知道他们底细,小声解释了几句。
简单地说,‘板升’实为蒙语,有城、屋、堡的意思,会侍弄这些建筑的多半是汉人,因此被逐步引申为草原上的汉人聚集地。
在中、晚明时期,汉人大量逃亡塞外,形成了不少规模不等的板升城,至于此时,这种风潮尚未形成,也就只有这些经常在塞外跑的老江湖方能懂得其中含意。
“观礼?观礼啥意思?”小济不得其解。
“不学无术。”苏幼蓉叱道,“观礼就是去参观庆典,然后再吃上一顿。”
“哦,有吃的啊。”
小济明显只注意到了吃,气得苏幼蓉又把当晚的写字任务加了量。
“这么多人都去啊,坐得下么?”有人发问,他们这些小商家全部加起来,也是有四百来号人的。
“都去都去。”王五还是笑眯眯地回答,“放心,没事儿,吃不穷我们的,就当为古北口没给大家交底的事儿,给大伙儿赔不是了。”
是真赔不是还是鸿门宴呢,众商家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色,却又不能不去,纷纷应了,周秦川三人当然也不例外。
“板升城就在那两座山包之后,过了垭口就到,大伙儿下午自去即可。”
王五把地方指明,开始告辞,临走前还说板升城都是汉人,让大伙儿不用拘束,平时若无事,也可以去逛逛。
众人全当他在说客气话,开玩笑,要是没有你们首肯,乱闯乱入,再被一箭射杀了,找谁说理去。
听说有吃的,还是白食,本着不吃白不吃的态度,申正末刻(下午不到五点)小济就开始催着去了。
周秦川他们的生意本就可有可无,遂依了他的意,早早收了摊,朝着山垭而去。
从集市到垭口其实并不远,最多也就赵氏客栈到村子里的距离,山坡也不陡,对颠沛流离了几个月的周秦川他们来说,几乎不费力,不出一刻,三人就过了两山之间。
尽管从王五口中得知山后就是板升城,但垭口后的场景还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沿着另一侧的山坡,是一座大型堡寨自山腰向山脚铺开,堡寨周围有简陋的木桩围栏,堡寨规模不小,周秦川自觉欠缺经验,竟然估不出大致人数。
一条河缓缓从寨前流过,河两岸是大片田地,田里已然只剩下了光秃秃的麦茬。
密密麻麻的人群,聚在田边空地,正热火朝天地将已经晒好的麦粒收袋装好。
“怪不得这里的粮食卖不上价。”苏幼蓉在一旁喃喃说道。
没错,有粮食出产,蒙人还愿意买粮就不错了。
怪不得前两日王五这些人一个都不见人影,原来是在此抢收粮食。
怪不得今日请人来参观,原来是要搞丰收庆典。
只是在蒙人的地盘上,有这么多田地,收获了绝不算少的粮食,这种事儿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下山的时候,周秦川忽地想道,这么多汉人,不会都是从汉地忽悠过来的罢。
可能性极大,且看与他们同路而来的那些农夫农妇,占据了大多数,估计这板升城还有周围的田地,就是靠着这些一批接一批从汉地而来的农夫建成开垦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