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作者:浙东匹夫 | 分类:军事 | 字数:23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
想清楚了这些弯弯绕、确信不能给皇帝当棋子后,沈树人也开始审慎地帮刘国能出主意。
他的措辞非常谨慎,也是怕显得自己不够忠义,被刘国能怀疑。
沈树人便说道:“陛下让咱支援洛阳、救护福王,这事儿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但我们兵少力弱、后方不稳、大战后疲惫不堪,也都是事实。
相信杨阁老那边,如今肯定也在各方想办法,不会光指望我们一家。比如之前左良玉就一直按兵不动,这边血战了一个多月,他就呆在武昌什么都不干!这次杨阁老难道不会让左良玉也加急走汉水北上?
另外,我们要去救援洛阳,毕竟远离自己的防区、作为客军去远征八百多里,那风险太大了,局势也不是我们掌控得住的。就算到了,我们也没有全局战场的主导权,很可能被友军坑了。所以,具体怎么增援,必须慎重——增援肯定是要去增援的,这点你放心。”
沈树人娓娓道来,先把调子给定了。
他并不是不忠于大明,他只是不愿意打那些他没有绝对自主权的仗。如果自己的成败性命要操弄在猪队友手上,那就太坑了。
好在,刚才的聊天梳理之间,他已经想到了一些合理的借口,可以帮着自己和刘国能,一起多争取几天修整的时日——
前些日子,贺一龙授首时,沈树人只是把贺一龙带在身边的主力部队全歼了,最近这几天,也只是就近收复了信阳县。
但汝宁府的其他那些县城,如今可还握在贺一龙残部将领的手上呢。
沈树人如果不顾这些县城,直接从随州、信阳之间的桐柏山谷道继续北上、去河南战场的其他区域增援。
那么信阳以北的汝宁府其他县城里的贼兵残部,就有可能骚扰破坏他的粮道。
这就逼着沈树人不得不分出兵力和精力先打通自己的粮道。
所以,想明白之后,沈树人就把这个理由和盘托出:“……所以,要我们增援可以,但是也得确保不被敌人断粮道,要步步为营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光复过去。”
刘国能一想,这话确实是兵法正道,朝廷那边也没法质疑。而且以洛阳的坚固,再守两三个月肯定没问题吧?自己这么稳扎稳打一路打通过去,应该也赶得上。
不过,刘国能很快也想到,沈树人这番说辞有一个暗伤。他也不得不指出:
“此言确实符合兵法,不过我们毕竟是官军,是在朝廷辖区内作战。就算信阳以北汝宁诸县还未光复,可更北边的开封府,如今却是在朝廷手中。
就算粮道被断,我们作为客军,理应享受走到哪吃到哪里、由开封府供应军粮的待遇。如此一来,朝廷怕是会催督我们不必顾忌粮道,直接轻装北上吧?”
沈树人闻言也不由暗暗点头,看来刘国能虽然不读书,对官场常识还是很敏感的。
沈树人也只能见招拆招,用探讨的语气答道:“开封府若是肯给我们供军粮,自然是最好。不过我们也得慎重试探、确保可行才好。
如今的河南糜烂到了何种地步,刘将军你也是知道的。连年天灾让粮食供应恶化至极。我们如果贸然全军北上,带着两万兵马,开封府能供得上么?不会拖延么?
刘将军,不是我想提醒您回忆起伤心事。当初崇祯二年、袁崇焕放黄台吉进关,九边各军都去京城勤王,最有有多少军队连口粮都分不到,还有饿死的?又有多少兵马,是因为崇祯二年那次勤王不发赏金、不发粮食而哗变从贼的?”
这个问题一抛出,刘国能也彻底沉默了,因为他自己就是崇祯二年那次不给粮食不给银子,跟着部队一起叛变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那次逼出来的。
大明地方官,该给军粮却不给的情况,太多见了。沈树人要稳固后勤,拿这个借口去堵京官的嘴、说自己是要防患于未然,哪怕崇祯都挑不出错处来。
沈树人见刘国能沉默,连忙趁热打铁,把最后一点说了:
“就算开封府供得上我们粮草,但是咱的部队火器较多。我之前打刘希尧、打二贺之所以能胜,战术得当、将士用命固然是一方面,仗着改良火器的犀利,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军的火器,弹药还是自己特制的,还有红夷大炮。这些弹药补给,必须依靠黄州兵仗局的持续生产、运到前线。所以,我们的后勤道路必须握在自己手上,才能确保战力,就算粮食靠别人,弹药也要靠自己!
我军都已经公忠体国、朝着十倍之敌奋勇出击了,难道连保护自己弹药路线这点要求,朝廷都不该满足么?那不成了让我们送死?”
这番道理说完,饶是刘国能忠义,也意识到稳扎稳打的必要性了。
他也丝毫没觉得沈大人有畏葸不前的意思,确实只是出于兵法持重、为了确保打胜仗。
刘国能心中羞愧,对着沈树人一抱拳,诚恳承认:“大人思虑周全,倒是末将鲁莽了。此番如何救援河南,末将依然全听大人点拨!”
两人最后喝了三杯,这场庆祝升官、讨论出兵的酒席也就散了。两人心照不宣,算是达成了更高层级的默契。
……
沈树人原本打算打完贺一龙升完官就回去种田、接收消化战果,顺便再把出战前就欠下的女人正式收一下。
被姗姗来迟的李自成围洛阳事件一搅合,少不了又得耽误个把月时间。而这个把月里,内政也只好交给后方文官按部就班推进。
而他的女人们,也只能在后方继续等着。
六月下旬的最后几天,沈树人和刘国能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策,逐步把汝宁府剩下几个县城稳扎稳打一点点收复过去。
主要是收复汝宁府位于淮河以南的那些县,而淮北方面花的精力和资源就要小得多——沈树人很清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在汝宁府的北部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
淮河是华夏的南北分界线,明朝的汝宁府穿淮而过,淮北部分相当于后世的驻马店,淮南部分才是信阳,等于是后世两个地级市拼在一起形成的府。
淮北多平原,沈树人如果种田举动大一点,很容易遭到朝廷忌惮,也容易被四面围攻。所以暂时只缩在淮南,既有淮河阻隔,又背靠大别山区,当土皇帝就很适合。
另一方面,为了不给朝廷留把柄,沈树人的文书往还工作也做得很到位。他和刘国能收复汝宁府的淮南各县时,一边就提前行文给开封府的官员,质询他们给随时可能抵达的援军的军粮筹措工作。
河南今年都已赤地千里了,开封府的官员哪拿得出军粮?
当然是在书信里各种哀求宽限,说北方遭灾严重,外兵来援本该供应军粮,但现在也只能请求南方富庶地区的援军自带军粮。
开封知府回信的语气,简直比《一九四二》里李培基恳求蒋鼎文宽限军粮的话还要卖惨。
但沈树人显然比蒋鼎文要“宽仁”得多,一听说河南百姓那么苦,拿不出军粮,他也没逼急了,
只是说“自筹军粮可以,但因此导致需要更多的时间打通粮道、确保自己的后路不被贺一龙死后散布在各县的残党骚扰”。
若是因此导致增援洛阳迟误,责任自然在开封知府高名衡、洛阳参政王胤昌、河南巡抚李仙凤头上。
另外,如果经开封府救援洛阳会扰民、后勤不便,确实需要从南方运粮的,那沈树人的援军也未必要走东线由开封经汜水关到洛阳。完全可以走南线,先退兵回汉水沿岸、走南阳盆地,由鲁阳攻打南线贼军,攻破包围圈后再支援洛阳。
这个建议,河南那边的地方官也没能反对。
说到底,沈树人只是要一些书面证据而已。而且他要防止自己孤军深入、被李自成罗汝才马守应包围。
另一边,杨嗣昌其实早在十几天前、皇帝新旨意都还没下的时候,就已经火急火燎到各处寻找其他援军了。他给左良玉也下了死命令,要求左良玉北上。
左良玉也慢吞吞开始动身,但始终觉得“我镇守的是湖广,居然调我去河南,千里远征,恐怕有变”,反正比后世袁世凯部冯国璋出武昌都慢,简直龟速,就想让其他友军打头阵先跟李自成消耗。
一番拉扯之后,拖到七月初,一个变故陡然发生,让沈树人、刘国能也好,左良玉也好,都不用再救援洛阳了。
洛阳城内的百姓,在被攻城数次、围困大半个月之后,忽然有一天,因为流贼煽动穷人,说福王府有家财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两,却只给守城将士、民壮吃糠咽菜,不肯拿出家财赏赐。
军心忽然在一天之内瓦解,一部分部队带头开了城门,领着李自成的部队冲进城内,遇到福王府的人就杀。
福王一家在城破时连忙试图阻止突围逃跑,但福王本人因为体重三百余斤,过于肥胖,行动不便又太显眼,还是在出城时被认了出来,被绑回城中,送到李自成面前。
李自成当众烹杀肢解了福王,把福王的家产掠夺一空,分出一部分赏赐将士和投诚从贼官军,一时声势大振。
福王死讯传来时,官军各路援军当中,态度最好、作战姿态最卖力的就是沈树人、刘国能了。
他们当时正在南阳府和河南府交界的鲁阳一带,跟流贼一方负责打阻击的马守应部“激战”,据说还打了几场小胜仗,稍微歼灭了几千流贼二三线部队。
鲁阳这地方,位于伏牛山区的一处重要碍口,历来从南方北伐救援洛阳,基本上都要走这条路。三国的时候孙坚北伐洛阳讨董,就是在这儿和华雄、吕布等贼军激战的。
沈树人和刘国能在鲁阳跟马守应稍微打了一场,这姿态绝对对得起大明了,就等于像讨董时的孙坚那么卖力了。
相比之下,左良玉的表现,简直比讨董时的袁术还不堪,保存实力,行动迟缓。不但没帮上忙,还因为他之前连沈树人都不肯救、导致刘国能被蝴蝶效应牵制南下,耽误了刘国能救洛阳!
数日之后,洛阳城破、亲叔叔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城,崇祯也不得不出于孝道,假装辍朝悲伤一下。一番清算功过显然是免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