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国术宗师
作者:王清谈 | 分类:军事 | 字数:5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八章 拳学秘笈
隔了一天,报纸上才登了那天晚上的事情,却只说一户居民和军营的马棚起了大火,引起了子弹殉爆,其他的事情一概没提。
此外,还有还有一条消息:大连那边又停了去上海的船。
在洋人银行开门的时候,赵家人终于把黄金白银和积蓄换成了一张支票。
轻飘飘的一页纸片,却让全家人一下轻松了下来。
见一时走不成,岳父就决定继续在奉天这里住着。
这时的奉天,各国洋人、奉系留存人员及家属、日本人三方势力各自抱团。日军对普通百姓凶狠,却也不敢大动干戈。
所以王洪俩口子可以安心的躲在屋里,只要不走有检查的出入关卡,出门也遇不到太多的日军、汉奸。
在下着大雪的时候,王洪出门去了趟奉天的洋行。他要买枪买和子弹给媳妇练习,也得买些大肚匣子的子弹。
以王洪的经验,长枪有长枪的好处,也有长枪的不方便,大肚匣子也如此。对他来说,10米以外到100多米的距离,能有把压制人的短枪就可以了。大肚匣子能单发能连发,缺点是大了点儿,先凑合着用吧。
再近动手就能解决,再远他可以躲闪逃离。
他就先拿着大肚匣子用着吧。
赵婧之用着那小手枪却是很合手。后座力小、子弹威力也够用,特别是外形玲珑清秀、体积小巧,放在口袋里也不显眼,是女士们防身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军警特必备之物。
王洪想,赵婧之要练到一二十米抬枪就有,起码得打上两三百发子弹,用杀手的那把枪练习这么多子弹,也旧的不象样了,就决定顺便再买把新枪替换。
赵婧之不懂枪,这事就由王洪决定下来。她知道两人一起出去目标大,把赵父塞给她的钱拿出来,给了王洪,自己留在家里等。
说起来,王洪身上的钱,除了教刀的那一点学费,多数都是在那杀手身上扒到的。
王洪只听说李辰他们提到过,手枪的价格从十几到上百现大洋都有(杂牌撸子到大肚匣子的价格)。不知道这种小手枪要多少,就拿上这差不多200现大洋的钱,挨个洋行找小手枪买。
走过了几家卖枪的正宗洋行都没有现货,却在一家日本洋行里找到了这比利时产的勃朗宁手枪。
这枪,中国人起了个外号,叫花口撸子。
全新40日元,20块现大洋的价格,让王洪暗道便宜。
王洪要了一把新枪,外带400发子弹和20个弹夹的毛瑟子弹,这才50多块大洋。
400发小手枪的子弹,练枪足够了,一个弹匣子也不过能装6发子弹。毛瑟子弹要带着路上走的,太多也没必要。
日本洋行的代办有意思,他见王洪才买一把枪,也不管他是中国人,继续推销:“先生,再买一把吧,我作主,送100发子弹”。
王洪觉得划算,就又多要了一把小手枪,又要了枪油,这才心满意足的拿了回去。
子弹充足,这小俩口跟赵家人说了一声,就准备潜出城,在野外没人的地方练枪。
赵家人见之之一个新媳妇也要学开枪,有些黯然。
他们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这俩口子得用枪保护自己,说不定还得用枪保护着赵家人。
奶奶就私下跟赵父讲:“回去要拉扯一下之之这俩口子,让他们过的安稳些”。
赵父心中已经有主张,他应了声,说:“嗯,他们小俩口年纪不大,先在上海上学,等机会合适了,再做说事”。
奶奶点了点头。
夜里,两人又从火车站潜出了城,直接向西走了一段距离,在一沙石荒岭处,设了几个人头大小的靶子。
天刚蒙蒙亮,赵婧之就开始了练枪。
花口撸子的瞄准方式极其简单,枪顶部有一道前后贯通的纵向凹槽,凹槽前端埋着个小片状准星,顺着凹槽指向瞄准。
从几米开始,到十几米,到二十米,一百多发子弹让赵婧之找到了感觉。
二十米远,人头大小还不敢说枪枪命中,却也十中八九。
两人没有急着打光子弹,练练停停的,中间的时间,不是捂手,就是练习分解擦枪保养。
一天下来,才打了200多发子弹。
枪没事,子弹还管够,可人被冻的受不了,只能在夜里又跑了回来,准备隔段时间再去练一次。
------
月初,东北图书馆被日军烧毁,这事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忧虑。他们怕日本人毁掉中国文化,便自发的,去购买各种古籍。
王洪也逛了趟书铺子,他想看下有没有古兵书一类。
书铺子人不少,只是国术方面的书籍却不多。
王洪随手抓了一本,看到书名叫《形意拳学》,就站在那里翻了起来。
这本书是形意拳的第一本公开书籍。
以此之前,形意门人手里多是用含有方言的,编成了顺口溜,提纲挈领式的手抄拳谱,在门派内部流传。只能在师门的指点下,练到一层解说一层。具体到每个拳势拿出来详解的,《形意拳学》是第一本。
这本书文字不算晦涩,至少王洪看来极其通俗,可看懂文字与看懂内涵不是一回事儿。何况这书的起点很高,没点武学见识、文化底蕴,根本摸不到边儿。
作者孙禄堂先生的武学境界都说是入了道了,以他的身份,乱写都掉份儿。所以,这本书只是起点高,却把该有的东西和他自己的见识全放在了里面。
能不能有所得,全看读者自己具备了什么条件。
不管是四书五经,还是老子庄子等,甚至孙子兵书,都把真知灼见放在书里,留给了后人。读懂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箴言晓古今。
所以说,秘笈与高人都是一样,都讲究大隐隐于世。
山沟里做大学问的,有那本事也没那环境,古人所言的财侣法地要求也非常高。
只可惜,凡人都是有眼不识荆山玉的人。
有件趣事。一位武学大才,本身不识几个字,却找了两个秀才持笔,放上自己的拳照,拿这本形意拳学做底,拼合了其他的几本书,也发行了一本形意拳方面的书籍。过去的秀才肯定是真本事,居然汇编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只是成段照抄的太多,让知情者哭笑不得。
对王洪而言,这书有不少处枯涩难解的地方,但有几页所说的内容,与他练的古法暗暗相合。
便不管这本书要1块现大洋,掏钱就买了下来。
再要找古兵法一类的书时,书铺老板说进了几套《纪校全书》,可卖光了,不光中国人买,有日本人也跑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