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449.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九章 战场上胜利才是第一
突如其来的撤职命令,让李根源感到十分的难以接受,虽然他知道自己在带兵上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可也绝不是唐继尧公文上所写的那样;试想一下,如果李根源他本人真的如唐继尧所写的那样的话,又怎么可能走到今天的这个位置上那?
不过,李根源这个人,为人十分的老实,而且对于权力两个字,向来是得之也可不得也罢,所以他对于唐继尧这样的命令,虽然难以接受,却还是老老实实的,毫无怨言的接了下来。
可是,虽然,李根源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接下来了罢了,但是他的学生,却对此,十分的不满,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对与唐继尧此命令不满而做出的行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滇军特别行动团的团长——朱德!
当年朱德在云南讲武堂做学员兵的时候,他的教官,正是李根源。而且那个时候,因为朱德本人的成绩优异,而且对于讲武堂的一切课程都非常的努力,即使已经做的很好了,可他还是常常的利用个人的时间来对课程进行巩固。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朱德刚刚进入讲武堂的那段日子,他并没有因其李根源的注意,很简单,虽然那个时候朱德的成绩就非常不错,但是对于留日回来的李根源来说,朱德成绩也只能算是一般罢了。
因为李根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可不单单只是从一个士官学校的优异毕业的,他同事还是日本振武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这两所学院在于日本来说,都是顶级的军事学府,里面出入的几乎都是各国的精英才俊;要是单单论起军事理论以及学术见识来说的话,怕是连蔡锷都赶不上他李根源的。所以虽然在云南讲武堂中朱德成绩非常好。
但是这确实不足以因其他李根源的注意。
而之所以朱德会成为李根源的爱徒,还是因为当时在讲武堂一次野外实践对抗训练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那个时候,是一个秋天,而且是那种燥、热的深秋的正午,当时进行的对抗训练的战术背景是,三方兵力相同的情况下,而且是装备、辎重、“伤员”持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有炮兵协同的山坳争夺战。
因为云南讲武堂的军事课程是以“最贴近真实战场”为核心进行的,所以即使是实践对抗训练,那么所使用的武器弹药,也哦度是荷枪实弹的!
那一次,朱德所在的队伍,是第二小队,人数约两个整编班,“伤员”三人,其中一人重伤无战斗能力,另外两人轻伤。
当时三支小队展开作战的时候,本来是一切都顺风顺水的,可是在队伍翻越一处被折断的古树拦截的道路的时候,因为枪械走火的声音,而暴露了位置,这样一来,本来隐秘行进的这一队,便暴露了。
而且这一次对抗训练中,三支队伍是没有阵营关系的,也就是说他们既可以各自为战,也可以其中的两队联合起来,总而言之,虽然最后获得“胜利”的只有一支队伍,但是也并不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以合作的。
真是因为这一次的走火,暴露了朱德他们的位置,这使得原本各自为战的另外两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联盟”。两支队伍从各自的方位对已知了位置的朱德等人展开了夹击!而且因为是有炮兵协同的关系,所以因为火炮的无阵营轰击,使得三支队伍只能前进而无法后退。
但是可以平行移动,所以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脱离另外两支队伍的夹击的话,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快速行进。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伤员”的关系,所以三支队伍也是被限制了行进速度的。
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速度,双方的平均对比,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朱德所在的这支小队,必然是要么付出惨烈代价后,无法再继续与另外两支队伍进行争夺,要么就是他们就地“全军覆没”!
根本就没有第三种结局。不过就是这个时候,正当队伍中的成员已然决定放弃的时候,朱德却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想法。那就是将重伤员以及两位轻伤员抛弃在这,当然是,前提条件是给他们充足的武器弹药之后。
而小队的其他人,则立刻迅速向前移动。争取在逃离双方夹击的前提下,还能够率先占领山坳!
因为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他们小队就成为了没有“拖累”的队伍了,可以用比另外两队更快的速度行进,这样在速度上就有了优势。而且与此同时,前面说过了,三名伤员中只有一人是无法作战的,而另外两人还是可以进行战斗的。
那么在给予他们足够的武器弹药之后,再依托云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话,只要找到适当的位置,那么即使是两个人也是可以对敌人进行一个很好的拦截的,虽然那样的结果就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无疑。
可是即便是这样,三个人的拦截也是可以给队伍提供一些缓冲时间的,那么将这个缓冲慢时间与小队速度上的优势两两相加的话,那么未必他们不能够在战术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占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两支小队是在提前没有交流的情况下,选择“联盟”的,这就是说明他们两者间,不存在所谓的战术协同,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在一定的距离内,双方攻击的同时就极有可能误伤对方,那么这样一来的话,相比是有极大可能直接将双方的“同盟”关系打破,继而引发双方火并的。
若真是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之前留下的伤员战斗参与到其中起到一个和面的作用的话,那么朱德他们的胜算可就更大了。
当然了,这是较好的估计,不能作数;而最坏的可能性,也不过就是他们两方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三个伤员组成的防线,而后马上进行追击!可是即便是这样,还是要耽搁他们一些时间的。
再加上必然存在的抛弃伤员之后,小队移动速度上的优势的话,无论是最好的估计亦或是最坏的估计,总体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且虽然部队忌讳抛弃伤员,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舍弃几个伤员而保全队伍的话,还是可以如此的。
不过虽然是这样,可是朱德在讲出自己这个想法前,还是进行了权衡的,因为他要准备好应对质疑的同时,尽可能的少在“争论”上浪费时间。而且朱德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一旦说出的话话,恐怕他面前的这些学员兵,是不能接受的。
果不其然,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便迎来了潮水一般的质疑与指责。这是这些眼高于顶的学员兵们稍有的一次统一了口径。他们认为朱德的想法是偏离了“团结”两个字的,因为他们在讲武堂里听到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服从”与“团结”!
但是,虽然是这样,可是客观的说,大家还是承认朱德想法是现在他们所能选择的方式中最好的,而且也是最能保留实力的同时,去的胜利的;不过,可能是因为“义气”两个字吧。这些学员兵还是反对朱德想法,他们宁可要与“敌人”拼死一战,也不愿意抛弃自己的战友兄弟。
虽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就是整个小队的“拖油瓶”,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几率,会让小队“全军覆灭”,从而失去了“作战”以及“取胜”的可能。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在“敌人”越来越接近他们的时候,朱德突然制止了其他人的,说出了那一席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兴趣并且再后来异常抬爱、重视他的话。
朱德是这么说的,他对众人说:“各位兄弟,我知道我的做法是违背军人的团结的,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选择在这里与武器装备与我们相同,但是人数却是两倍于咱们的‘敌人’,进行一场决战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局是什么?更何况,这还是要放在双方地形优势也持平的情况下,可是现在‘敌人’采用的是从我军左右两翼夹击的方式,当然了,这没有什么好值得称赞的,但是别忘了,咱们现在的形势是无法进行战术性撤退的,如此一来,我们既不能前进,快速脱离战场,又无法借助地势,且战且退的情况下,和‘敌人’硬碰硬的较量一场的话,我想,这才是违背军人战争理论的。”
“虽然抛弃战友是可耻的行为,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各位弟兄,请不要忘了,咱们是军人,现在是在‘战场’上,是战争,既然是战争,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战友间的义气吗?不!别忘了,在战场上胜利才是第一!”
正是朱德的这句“胜利才是第一”,使得李根源对他产生了重视,虽然那个时候,朱德小队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的反对,从而与“敌人”进行了决战,其结果不言自明,但是仅仅就是朱德这一句话,却已经说明了他与常人的不同。
不过,虽然如此,可是那一次之后,朱德也被其他的学员认定成了“贪生怕死,不敢于敌人正面交战”的胆小鬼。常常嘲笑他,不过当他们都从讲武堂毕业,正式投入到军队中,经历过战争以后,大家才发现,朱德当时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而在那次之后,李根源则开始重视他这一个学生,常常在课后,单独的教给朱德一些书本以外的东西,这其中甚至包括他自己在日本的时候,看到过的许多的名将的作战方式,包括有被日本人视为战神的乃木希典将军的秘密战术方案。
这都是讲武堂内没有课程,同样这也是十分高级的战术方案,当时李根源把这些教给朱德时候,其实对此也是抱有赌博的心态的,因为他从心而言,并不相信朱德这样一个讲武堂的学员兵能够正确的理解以及体会那么高深的战术方案。
可朱德还真就是理解了,而且还能够从中正确的学习到该学习的东西,这一点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对于朱德这个人产生了倾囊相授的意思。而实际上他确实也是这么的,而且不单单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军队中以后,他对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当然了,这是在公平的情况下,他更愿意把机会与机遇,交给朱德而不是别人。也正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与朱德之间的情感,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
如果说朱德对于蔡锷是敬畏的态度的话,那么他对于李根源就是敬仰了!
所以真是因为如此,当朱德听说了李根源被唐继尧强行撤销了一切职务之后,才是如此的怒不可遏,说实话,其实朱德是并不在乎唐继尧这个人的,因为他认为唐继尧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而且很多事情上对于个人的得失太过计较了。
当朱德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怒火冲冠的他,竟然直接一拍桌子,提着枪,跨着马,直接向昆明城,星夜飞驰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