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449.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80章 大结局【终】
陆陆续续,人已然到齐了。
段祺瑞自然是要最后一个到场,他今天的军装,不但有些脏,而且面还有隐约可见的几滴血迹,段祺瑞这只“老虎”的脸,终于露出了他猛虎的本质,峻肃的神情,凌厉的眼神,使得他整个人给人一种压迫感,而且还不由的令人感觉到“望而生畏”这四个字!
而且值得一说的是,据我的观察,今天段祺瑞看徐树铮的眼神,实在是不善,要不是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话,恐怕我真的会认为段祺瑞于徐树铮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怨那。
会议总体来说,形式,还是差不多的。无论什么样的会议,总还是要讲明白缘由的不是?所以会议才一开始,段祺瑞先讲出了这次会议的目的;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与昨晚的兵变事件有关了。
昨晚的兵变事件,据段祺瑞说,其实这根本算不得兵变,因为这一夜的激战,与“政,权”二字毫不相关,也与各个督军相互的权利斗争毫无关系,所以说算不得“兵变”二字,与其说昨晚的事件是兵变的话,倒不如说那不过是一场颐指气使引发的京畿不同驻防军队间的摩擦!
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按照段祺瑞所言的话,所有的问题,都是通县警卫大营与宪兵司令部的矛盾引起的;至于为什么京畿卫戍司令部会掺和到其,段祺瑞的解释是,京畿卫戍司令部,得知有兵马未经调遣私自进城,并且在西城区直接与宪兵部队接火。
所以京畿卫戍司令部以为是兵变,故而才派兵进行围剿,因为不清楚事情的原因,所以在无法分清敌我的情况下,不得以,才对双方共同发动攻击,目的在于迫使双方缴枪罢手。但是却遇到了强力抵抗,所以在不断增加兵力。
至于宪兵司令部与通县警卫大营,在遭到宪兵进攻后,都以为是对方的援兵,所以又不断的传令曾兵,以至于引发了后面的一切情况。
所以说到底,在段祺瑞的解释,这是颐指气使,意气所致,争一口气的长短,引发出来不可收拾的场面!
当然了,段祺瑞虽然这么说,但是至于有多少人相信,谁会相信,不得而知了,不过既然段祺瑞已然给出了解释,那么在场的人自然也是无法追问下去了。
更何况,在段祺瑞说明原委的时候,他还有有意无意的说了句“我是真的糊涂了,不过有时候糊涂一些,还是好的,总什么都明白,却又无心力而为好得多啊,我老了,这个总长的位置,怕是要让出来咯。”
段祺瑞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所以没必要解释了。这场所谓的会议,在段祺瑞一个人的讲演结束了。当然,也不是光听了一个“原委”,段祺瑞也在这次的会议,宣布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是撤销徐树铮陆军部次长的位置,理由是其包庇林沣泽在后,认人不淑在前。
第二道命令便是撤销吴光新长江游地区司令、湖南督军以及四川查办的职位,但是又宣布了由吴光新接任徐树铮陆军部次长的位置。
第三道命令则是即刻逮捕雷振春、雷存修、林沣泽等一应参与此次事件的将官,同时战死的米真等人,一律不给予抚恤,却也不加罪其家人。
第四道命令则是追究一切旅以军官的责任,所有参与其的旅以军官,挨个由军法处审讯定罪。不得纵容宽限。
第五道命令最有趣,有一点类似于以前王朝的“罪己诏”的形式,段祺瑞自信罢免了自己陆军部总长,提调总司令、北洋陆军督察公署署长、国会议员副秘书长等诸多职务。
这么说吧,是段祺瑞这一次是自己把自己一撸到底,从权倾天下,变成了一介白身,说起来,与之我都还不如的身份。
然后,第六道,也算不得命令,是一份举荐;既然他撤销了这么多高级将领的职务,那么空出来的缺自然是要有人填补的了。
段祺瑞撤销这些官员将领,哪一个不是身居高位?不说别的,说吴光新这个湖南督军的位置,那是能够一直空着的吗?所以段祺瑞依照着被撤销的职位空缺,一一的举荐其人才来。
把事情做在明处,同时还让“收益”的双方都能够接受自己这个专者的观念想法,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而蔡锷做到了,这不得不说他的经验丰富,以及有着准确的待人的方式与定位,同时,这也与他的情商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聪明也好,愚笨也罢,这或许是他们成功快与慢的区分点,但是这绝不是将他们彻底隔断在成功与失败双发的挡路石。
一个人的情商其实之聪明愚钝更为重要,因为聪明愚笨,是对事物的接受,理解,这些都是较系统化的东西,即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能够在长时间的重复下,得到真正的核心,但是情商这个东西,关系到的是人际交往,也即是所谓的人脉,以及人脉的经营,甚至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因为无法好好地游弋于各方之间的话,那么也等于距离死亡不是那么遥远了。
蔡锷推荐了唐继尧,而袁世凯也接受饿了他的提议,将唐继尧任命成为了云南都督,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是因为三方面的人都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虽然唐继尧在那个时候对于蔡锷是非常感激的,而且蔡锷也因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因为他没有私藏自己的想法,所以对于袁世凯来说,他的行为虽然有私心,但是却是非常忠诚的,而且说起来,要是一个人连自己的利益都不考虑,全心全意的为了一个想要 谋害自己的司尽心竭力的话,相也算不得忠诚了,而且说起来,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也不会被重用,虽然忠诚可贵,当时真实与坦荡更为重要……
唐继尧在收到了袁世凯的委任状之后,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贵州的事务件进行整理,以便于在未来不定的时候,与来贵州任的家伙,进行交接,而是在这个时候,这个缓冲的时间内,唐继尧意识到了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那是自己虽然在滇军有着一定的威望,但是说起来,滇军的领袖还是蔡锷,如果自己真的督署云南的话,那么自己有一定的概率成为滇军某些人的对头,不单单是因为自己占据了他们领袖的位置,同样的,实际意义来说,自己也等于占据了滇军一些军官有可能得到的位置,这样也是非常明白,非常直接的占据了其他人的利益,所以自己如果到云南任的话,虽然是一个机会,让自己有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兼并云贵两地,但是却也容易成为牺牲品,所以这样的个情况是唐继尧必须要提前做好面对准备的。
特别行动团之所以荷枪实弹的在这个地方布置伏击攻势,只有朱德一个人知道。
望远镜传递给他的画面,只是如画的风景,而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这三江并流的美景,纵然天下独此一处,可终究还是不能让此时的朱德,完全的投入到欣赏两个字。
已经一天一夜了,在没有峰命令的前提下,以及没有携带足够粮草的现实,特别行动团能够在这里一动不动的蹲守一天一夜,已然是个迹了。
虽然滇军司令部内,督军唐继尧的召回电,一封封的送到朱德的团部,虽然其语气以严厉不堪,申斥特别行动团以及团长朱德本人的行为。但是,这都没能扰乱朱德心思。虽然他知道,算是这一次自己胜利了,也不会得到奖赏。
而反之要是失败了,自己要面临的结果,必然是免不了一颗子弹的;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愿意如此,因为如果这一次他可以直接消灭掉陈宦的运输部队的话,那么这些高精度的武器辎重,足可以扩编滇军五个混成旅的同时,还能保证昆明城内,多出八个月的粮食储备。
不要小看这才是八个月的粮食储备,现在是“和平时期”要是在战争时期的话,别说是八个月的粮食储备,是一个月的粮食储备,都可能直接左右战局。
朱德在滇军,虽然军衔和职务都不高,但是却有着非常响亮的名号,当年追随蔡锷、唐继尧等人,展开反清的“重九起义”,重九成功之后,他又担任云南讲武堂的教习,而后步入军旅,从最底层的排长开始干,仅仅两年的时间,成为了现在的团长,其才干、胆识,足以由此见之一二了。
这一次,朱德无意间得到了消息,那是现任四川督军陈宦,自行向英国银行贷款,从德国购买了这一批武器装备,而且还有其从全国各地收取来的便于储藏的粮食;按道理说,虽然朱德隶属滇军,陈宦为四川督军,监管调度川军。
但是他们同属于民国陆军作战序列,算是陈宦自行贷款购买武器的话,朱德算不帮助他们在运送的路途进行看护,那么至少也不应该想要截下这批装备粮食。但是这样的方式的前提是,陈宦购买的这批武器装备的目的纯正。是为了增加国防力量。
当然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是不出于自己的利益而言,那么全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是由北洋军械局统一调度分配的,根本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权利以某一省亦或是某一个人的名义,贷款,从国外购买先进高精的武器。
而且虽然介于现在的形式,北洋政府允许各地都督,以个人的名义,亦或是某一省的名义,贷款,自行购置军械武器来武装军队,但是这是有明规定的,那是各省督军在以个人名义亦或是各省名义购置武器装备的话,那么必须要向北洋军械局以及陆军部事先提交申请。
而后经由陆军部、北洋军械局以及总统府三门审核,通过批准之后,才可以自行装备部队。当然了,虽然是这么规定的,但是能够按照规定做的,少之又少了。规定是规定,做不做,又是一码事了。
显而易见的,陈宦的这一批粮草、武器,肯定是没有得到批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选择运送武器的路线,要是得到了政,府许可的话,那么他们大可以走大路直接进入四川,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要从这三江并流之地借道了。
要是蔡锷在云南的话,可能朱德还未必会如此,可现在是唐继尧督率云南诸部,而唐继尧本人,与这个陈宦,也是因为一些原因,而相互不搭理,而且有的时候,特别的一些场合,唐继尧,还可以当面“羞辱”陈宦,以此为乐。
不是说陈宦是一个多么罪大恶极的人,而是因为政、见,带兵理念的不同,为其一,其二是陈宦这个人自己的一些个人原因。其三更是因为唐继尧当年未发迹时,曾经受到过陈宦的羞辱。
而朱德这么做,也不能说是为了唐继尧,因为要是真的出于唐继尧的话,那么他可以先请下军令之后,再带兵伏击于此。所以由此可见,朱德与唐继尧之间的关系。
这是滇军内部的派系问题,当然了,朱德并不归属于任何一个派系,可以说,他是独成一派的。
要说唐继尧与蔡锷两个人,一个是为己先,为公后,一个是为公先,为己后的话,那么朱德,则是为公先,为公后了。
他的所有的做法,无论对与错,亦或是在别人眼里,怎么看,嘴里怎么说,他都全然不在乎,而且,即便是他在乎的话又能怎么样那?更何况,说到底,他虽然是出于公理大义,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国家的进步。
可是还是要承认,他一些时候的做法,可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他有过什么过错,只是非要冠以一个名词的话,那以“不是最恰当”这五个字来诠释吧。
朱德的理念,其实虽然他并未真正的透露过,但是在于其交流不经意透露出的一二,还是可以看得出,他本人的雄才大略的。如果说蔡锷是以云南为根基,打算进步全国;唐继尧是以贵州为根基进步全国的话,那么朱德的战略理念是已全国为格局,为根基,继而收整全国!
与其说朱德现在没有一个很高的官,位是因为他从不讨好甚至是有些时候还会令长官“讨厌”的话,那么莫不如说是因为他的资历暂时还不足以让面,能够名正言顺的让他手握“重兵”。
天色渐晚,三江并流的河道,还是一如往常那样,虽然湍急却也给人另一种急促的安稳。
时间流逝,虽然士兵们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一丝的牢骚,可是朱德知道,两天一夜水米不进,对人的精神意志是一个多么严苛的考验,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朱德手下这个特别行动团的战斗素养到底有多高。
虽然朱德下命令时的语气很平淡,可是他眼的“火焰”却已然好像跳动出来,虽然是在黑夜,可是传令兵依旧确信自己刚刚真的是看到了团长眼的“火焰”,而且那火焰不但充斥满了光和热,而且还有着坚毅与鼓舞!
见传令兵以来开,朱德不由得再一次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而后通过望远镜,看着远处那一列萤火一般光点,不由的笑了,笑的很真诚,却也很决然。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吧,那一列萤火正一如刚刚那样行进的时候,突然,在萤火的左前方的位置,一道赤红的火焰,冲天而起,而后随着一声爆炸,顿时三江并流之地,枪炮之声骤起。
而且还不时的伴随着一道道冲天的火焰。
战斗打响了!
朱德看着望远镜的画面,看着冲天的火焰,不由的双眉结在了一起,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他看到在那一列萤火的后方,竟然也出现了与之前赤红火焰一般的火光,而与此同时,他清楚地看到,在他布置伏击部队的一处山腰,迸溅起了爆炸的火花!
战斗终于结束了,因为袁世凯死了,我不知道他是因何而去,但是我知道世界已经开始改变了,可看着胜利的喜悦,可是我却笑不出来,因为我将何去何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