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作者:咖啡就蒜 | 分类: | 字数:330.8万

第877章 破砖烂瓦一个厂

书名: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作者:咖啡就蒜 字数:3590 更新时间:2025-02-06 02:02:53

涨水之后的江边风有些大,看过了太多灯火璀璨的江,感觉千篇一律,倒不是如和任俊走过来的这一段原生江岸来的好看。

“第一次来吧?”

“也不算,神往久矣。”

“什么感觉?早先有人说巴山蜀水凄凉地。”

“那是心境,还有人说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呢。反正感觉,转山转水转不出你我,一出城市,就入山林。一面静谧,一面喧嚣。”

“那倒也是,这里好啊。”任俊一指对岸一片高耸的塔吊,“等等再看,聚拢来是灯火,推开来是人间。”

“诶,大爷,你说的那个厂子到底是个啥情况?”

任俊想了想,“话说。”

“能快进不?”

“就是厂子被坑了,然后停产、破产。”

“那您还是细说吧。”

听了任俊细说,李乐这才知道,为啥一个过去的县级小食品厂为啥让任俊拉下面子来找自己,这里面牵扯到整个合州官场面子的大问题。

厂子是以前几十年前公私合营的产物,原本的东家把自己的糕点铺子上交,留下方子、技术、工人,去了国外。糕点铺改名变成了合州食品厂。

因为解放前“三花”这个牌子就名声在外,还拿过什么巴拿马博览会,世博会,芝加哥食品博览会的几项食品类金奖,其实这些奖项和剑五茅那种吹嘘的国际金奖一个性质,报名交钱就有。

可普通老百姓哪知道这东西,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着“三花”的名头,厂子活的还挺好,主要生产的就是桃片,果脯蜜饯,面包小糕点。

市场经济大潮开启之后,厂子里的工人不甘于拿死工资,就开始陆续跑出去单干。一时间,整个合州,光生产桃片的小作坊,小品牌就不下三十多个。

食品厂还是延续老一套,没有管理,没有品控,没有营销,加上国企的老毛病,效益自然一落千丈,眼瞅着要完蛋,这时候,招商局出现了。

带来了一个人,说是原来糕点铺子东家的后代,现在是什么国际食品公司的老板,在东南雅,脚盆那边,生意做的很大。

不忍心看到自己先辈创立的品牌就这么沉沦,愿意掏出两百万刀来注资,改进设备,改进工艺,出新品精品,然后卖到国外市场去。

那时候还是96年,一个两百万刀的投资,比一个合州县全年的财政营收都多,再算算之后,这姓郑的外商描绘的一年最少一百万美刀的产值,县里众位头头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抓着“财神爷”签了合作协议。

又签订协议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双方商定均由政府提供土地厂房、食品厂的现有资产入股,资金由姓郑的外商提供。

等拿到了土地,被县里头头们尊称为“郑董”的这位,开始了极限操作。

利用要新建厂房、大楼、生产基地的项目,采取招标不开标、开标后不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办法,骗取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三百多万,然后又通过虚构贷款主体,土地抵押的方式,拿了几家银行贷款小一千万。

敲锣打鼓弄了场旗帜招展的开工仪式之后,又骗了施工企业的工程款和材料款三百多万。

结果被全县头头和全厂职工家属寄予厚望的“郑董”,一夜间消失不见。

这下全都慌了神,报警,核查,找人,结果才发现这什么国际食品公司,就是个在红空花了三万块注册的皮包公司,而姓郑的,只不过是一个从粤西山区出来的,在鹏城打过两年螺丝的农民工。这人利用同样的手段,已经在滇省和川省陆续演了三出戏,一共骗了三千多万,而人,已经去了国外潇洒快活。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合州,就带着这么个丢人的事迹,迎来了直辖。

之后,上级来查,中间几个收了好处的头头,行长,全都被下了大牢。没收的,也因为失察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提前退休的退休,撤职的撤职。

可这损失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厂是彻底没了活路。

“就这么,被骗了?”李乐听完,感慨道。

“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这年头,要说那些干部里,聪明人多,可傻子也不少,但是能凑到一窝的,少见。”

“嘿嘿,看出来的,也被好处嘟了嘴。”

“诶。”

李乐笑了笑,“不过,这事就算难看,丢人,可和您有啥关系?您这才来几天?”

任俊想了想,“这个,一是面子,上面做决定的被换了,可底下的干部还在,被人在身后指指点点,总是丢人吧。”

“二一个,就是精气神,一场骗局,搞得整个区,从百姓到干部,都没了进取心,胆小怕事,束手束脚,之后怎么谈建设谈发展?死气沉沉混日子,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了主流思想,那就完蛋了。我总不能从上到下全部都换一遍吧。”

李乐嘀咕一句,“也不是,不行,呵呵。”

任俊眼皮夹了李乐一眼,“所以要有个动作,来提振一下心气儿,士气。”

“再有,就是......”任俊抓着江边护栏,用力的攥了攥,说道,“我上任的第二个月,食品厂原来的厂长,一个干斤斤,瘦离壳滴老头,就来找我。说是厂子倒了,他有责任。现在留下的人里,年轻的,还能去打工,干点小买卖,自谋职业,怎么都饿不死,可退休的百十号人,一个月只能靠着出租厂房仓库办公楼,还完外债之后,拿到167块钱的生活费过活。生病没得看,吃饭都成问题,心里有愧。”

“我以为他是想找我要点钱,就敷衍两句,想着不行从哪里挤点钱出来。”

“结果呢?”

“第二天,厂子里的人去找他,发现人走了。”

“嘶~~~~”李乐皱了皱眉,“不早不晚,非得在您任上,这是有人?”

“不知道,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那个厂长把希望放在我身上了。”

“哎,你这也太......”

“管他呢,还能不做事儿了?”任俊看了看李乐,“怎么样,给大爷帮个忙?食品行业里,我就认识你这么个关系,名气够大。”

“您在这儿抓壮丁呢?这么大的渝城,食品企业多的是,再不行,还有其他行业呢不是?”

“抓不抓的,就你了,再去找门路,找其他公司,不如在手边上的。”

李乐撇撇嘴,望着护栏下的江水,琢磨着。

任俊瞧见,也不急,掏出根烟来点上,等着。

“大爷。”李乐叹口气道。

“你说。”

“具体是是个什么情况,说啥都不如现场看一眼。”

“也是,做生意的,不能强买强卖。”

“噫~~~~~”

“啥时候?”

“明天我和老师去万州,大后天就回燕京了。”

“那就先别走,拐个弯去合州一趟,看看坚守三十六年的钓鱼城,看看汉人雄壮的悲歌,看看气吞山河的绝望,如何在石头山的汗帐里长出苔藓。”

“嗯,我去找老师说说。”

。。。。。。

论证会结束,各方对未来十年的城市发展规划,都各自提了修改意见,之后的万州两日,倒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览。

而李乐和惠庆,则在一辆车的接驳下,悄悄去向西南,去了合州,不过车里,还多了一位,一直黏着惠庆,狗皮膏药一样的叶明珠。

“你们不地道啊,偷偷去好地方,不叫上我?”

“不叫,你不也跟上车?”

“这能一样?要来的和送来的。”

“那你还来?”

“干嘛不去。”

惠庆懒得理这个“无赖”,眼睛一闭,养神。

“诶,小李,你上次开会说的那个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上,有没有具体的一些.......”

叶明珠又找上李乐,开始嘚吧嘚。

“城市信息化管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应用,城市信息化管理,包括了电子政府、数字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节能建筑.....像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线上购物......”

李乐没办法不理叶明珠,只好顺着开始瞎扯淡。叶明珠倒是没觉得,听完之后,拉着李乐,细说。

一路上,就这么叽叽喳喳到了合州。

同为大学老师出身的任俊,和惠庆叶明珠两人沟通的挺顺畅,休整休整,吃了顿当地特色,便让自己的秘书,带着两位去逛钓鱼,自己则拉着李乐,来到了食品厂。

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只有二十多亩的厂区,被几栋筒子楼,排房包围,进去之后,李乐感觉像是进了被遗弃的三线厂。

水泥路上,都是下过雨后的青苔黑泥,路边墙角杂草丛生,几台锈迹斑斑的设备随意堆放在空地上。

随处可见拉着的警戒线和写着“屋顶塌陷注意安全”的牌子,堆积如山的垃圾,厂房墙壁上随处可见的裂缝和斑驳的油漆,铁皮棚顶的滴水声和凌乱的电线,破烂的天花板和破碎的玻璃窗,让阳光透过来的光线显得格外凄美。

曾经努力工作的场景,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和荒芜,一种弥漫的阴霾和压抑的气氛,让人不由生出想要逃离的冲动。

一处月亮门后,还有看门的土狗,冲着来人叫嚷,李乐指了指,问跟来陪同的食品厂的留守人员,“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厂子当年想自救,弄了个饮料生产线,后来就生产了几批,没啥用,干不过人家,现在这是一家屠宰场在用,每天半夜来杀猪,早上拉走,白天就一个老头和这两条狗。”

“我说一股子腥气呢。”

转了一圈厂区,李乐就一个感觉,这厂子,已经死了。

随着留守人,任俊和李乐又去了食品厂唯一还有点人气儿的地方,两栋连在一起的办公楼。

一栋六层,一栋四层,进了楼就像进了七八十年代。白墙绿墙裙,水磨石地面,铁制栏杆木扶手,木门木窗长走廊,一股股潮气扑鼻。

“厂子不大,这楼倒是气派。”

“这也是那几年,厂子效益还好的时候,老厂长安排盖的,当时说是以后厂子不成了,还能靠这个收点租子过日子。现在看,倒是老厂长的话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