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兴大宋
作者:啃肉兔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章 送钱上门
【每天登陆看着可怜的小数据,就严重影响心情!!以后没人打赏的时候,我也懒得写啥感言了,每天闷头发一章,如果还看得过去就请撒点票票……另外,vip章节发布十天后便解禁,不想订阅的朋友麻烦稍微等一下就好了,谢谢合作!!】
赵祯轻车简行来到了皇家特战队营地,没有惊动其他人,丁兆兰和丁兆蕙兄弟两个也是在赵祯到了门口才知道,匆匆忙忙地赶出来迎接。
“皇上,您来怎么也不吩咐提前吩咐一声啊!卑职也好来迎接您嘛!”丁兆兰两弟兄一同来到赵祯面前,丁兆兰还没开口,他那性格活泼的弟弟就先开腔了。
“怎么滴?兆蕙这是怕朕突击检查看到啥不该看的吗?难道你又偷懒呐?”赵祯看着眼前这个双胞胎,唯有靠他们的性格才能分出谁是谁,规规矩矩的是老大,这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是小弟准没错,他每次都是靠这样来分别的。
“皇上,您怎么能说又呢!卑职也没偷几次懒嘛!那不是运气不好才每次被您逮着,这不能怪我呀!”丁兆蕙嬉皮笑脸地跟赵祯插科打诨。
“行啦!闭上你的嘴。”丁兆兰一把把弟弟从赵祯身边拖开:“皇上,他就这臭毛病,您别搭理他。您看是去营帐,还是去看战士们训练呢?”
“朕这次就不看他们训练了,先去营帐。你再派人守好,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朕有些绝密的事情跟你们谈一谈!”
“是皇上,您请!”丁兆兰朝前伸手,给赵祯引路,这还不忘给自己弟弟一脚:“还杵着干啥?快去办啊!”
老拿一副老大的样子对自己,不就比自己大一个时辰么,有什么了不起!丁兆蕙一边嘀咕,一边风风火火地安排守卫。
赵祯见丁兆蕙布置完走了进来。便吩咐小顺子把自己那副地图取出来铺在桌上。
随后,赵祯也把小顺子支了出去。营帐内就剩下赵祯跟丁兆兰弟兄三人。他这才指着马孟山的地方对两弟兄说道:“去岁我朝使团归途遇袭一事,想必两位也听说了,朕虽然照会辽国剿灭那些马匪,但很遗憾。那些马匪现在还逍遥法外。因此,朕的这个意志,只有交给你们去完成,有没有信心?”
“保证完成任务!”两人习惯性地行了军礼,也没有过过脑子。
“真的?那你们给朕说说看,打算怎么办?”赵祯戏谑地看着两人。
两人闹了个大红脸,支支吾吾半天不知所谓,最后还是丁兆蕙脑瓜子灵活,又把这球踢了回去:“皇上英明神武!您说怎么办卑职就怎么办!”
“现在时间紧迫。朕也就不为难你们了,朕就说说自己的想法,你们自己再完善一下。你们也看到了。马孟山距离我大宋数千里路,而且还要深入辽国,这中间要经历数不清的关卡,你们带着武器除了翻山越岭,昼伏夜出,别无他途。但是这样一来难度就太大了。朕还希望你们能够在朕大婚前带来好消息,所以只有半年时间给你们。
另外。据情报显示,这股马匪战力也不低,他们现在还有七百余人。为了稳妥起见,你们派去的人手也不能太少了。朕想了很久,唯有一个办法能够瞒天过海,那就是让你们夹杂在今年的给辽国送岁赐的队伍中。为了方便你们此次行动,朕决定照会辽国,告诉他们今年朕为了感谢辽皇配合裁军,决定送钱上门。”
看到两弟兄还是一脸疑惑,赵祯把手指移到了大辽河上:“你们俩来看,就是这条大辽河给了咱们另外一个选择!”
“皇上,您是说让我们走水路?”
“没错,我朝新建江防舰队已经训练多日,新式战船也造好了五十余膄。此番行动,朕意调十膄战船,也就是一个江防中队配合你们行动,同时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到时候,你们把武器藏在船上,量那些辽国的守军也查不出个啥,等到了马孟山这个地方,你们找机会下船去执行你们的任务,待船队返回时,你们在一起返回。朕的大体计划就是这样,你们自己去完善,朕会命令船队负责人配合你们。另外,朕批给你们手雷两百枚,地雷一百枚,慎用之,且不可遗落!”
“臣遵旨!”丁兆兰兄弟两人同时答道。
赵祯安排完毕,自顾离去,留下风中凌乱的弟兄俩。面对同样的任务,两弟兄的表情却截然相反,哥哥是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弟弟则欢欣鼓舞激动不已。
按说这双胞胎应该是各方面最像的人,可现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双胞胎除了在长相上一致外,其他各方面的喜好似乎都不尽相同。丁兆兰就属于那种规规矩矩,个性仁义,处事厚道的人。而他弟弟丁兆蕙则是个性活泼开朗,为人爽快,处事幽默很强,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从小就喜欢调皮捣蛋。
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哥哥接到任务后会仔细琢磨,而弟弟则想着皇上给的手雷和地雷。虽说赵祯一直都很注意保密,使用这些热武器都是小范围秘密进行,但丁兆蕙还是从韩彰和徐庆口中套到了不少内容,他对这两个玩意已经向往很久了。
“哥,不就几个小毛贼么,不就是远了一点么,不用这么愁眉苦脸的嘛!”丁兆蕙拍着兄长的肩膀说道。
“你就是说话不过脑子,人家好歹也有几百人,就算是几百头猪,你也不得杀半天么!说正事,这次你去还是我去?”别看他摆着兄长的架子教训小弟,一说话就暴露了他本性。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轻敌,谁让他听说当时护送的二十几个人就干翻了对方两百多号人。再想想自己是谁?我这可是堂堂大宋特战队,要比战斗力可以甩禁军好几条街。杀那几个毛贼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一看丁兆蕙那闪闪放光的双眼,就知道他不打算玩孔融让梨的游戏:“哥,你是我亲哥!这事必须得让给弟弟我,再这么无聊地训练下去,我都要疯了,哥,拜托了……”
“你不是一直对自己比我小一个时辰的事情耿耿于怀么?这会有事求我才知道叫哥呀!早干嘛去了?”丁兆兰把脸撇一边。懒得看他无耻的表情。
“哥,我那不是还小么!你看这样行不。只要你把这事交给我,我保证以后都不跟你唱反调!”丁兆蕙锲而不舍,誓把无耻继续到底。
“你说的?”
“我说的!”
两人可真是双胞胎,彼此脸上都露出了奸邪的笑容。
“行!这次就让你去。但只给你派五十个弟兄,你还得把事给办漂亮了,不能让那些人说咱吃好的,用好的,关键时候却掉裤子,有没有信心?”
“报告大队长,信心大大滴有!”
时隔一个月,经过宋辽双方沟通,最后确定了岁赐水运方案。宋朝将负责把岁赐沿辽河水路运输至辽国永州进行交接。宋辽此时的岁赐折合铜钱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贯,一贯铜钱大约十斤,总共算下来这批钱大约有三百万斤。也就是一千五百吨。
赵祯也也是考虑到这批钱的重量,才决定派出十艘龙龟战船。按照这批龙龟战船的设计,长大约30米,首尾宽约5米,中部宽约8米,可搭载士兵百余人。满载约200吨。这样一来,十艘勉强可以完成。除了必要的驾驶人员和护送水兵外,还可以捎下特战队员以及他们的装备。
且说水兵营地里面自从接到这次任务也都闹开了花,苦逼逼的训练大半年,平时也就在家门口的黄河中打几个来回,连大海的影子都没摸着。好不容易赶上这趟出远门的机会,皇上却又只派一个中队去,那没得说了,大家只好手底下见真章。
种世衡统领的水军暂设二十个中队,每个中队配置十艘战船,搭载水兵和陆战队各五百,也就是说一艘船就是一个小队,也是水战最小单位。二十位中队长经过一番激励的角逐,最终还是一个叫霍大风的中队长棋高一着,至于为啥叫霍大风这名字,估计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正好刮着大风,他老爹也懒得想名(水平也有限)。此人家住通州(大概在长江出海口的位置),可以说是喝着长江水吃着东海鱼长大的,浑浑噩噩混了十几年,终于在新式水军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丁兆蕙带着五个小队的特战队员乔装成水兵分散到了十艘战船上,武器装备也隐藏妥当,就等装完钱就可以出发了。
钱,一个听起来多么美好的玩意!
但绝不是眼前这批水兵的想法,任谁来回抗几百上千斤的铜板上蹿下跳,也不会觉得它好!当然,关键原因还是因为这些钱不管咋搬都不是自己的。
经过一千水兵的艰苦战斗,耗费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总算是把钱都装上了船,一个个累得跟死狗似的。霍大风一看这情形,干脆吃完中饭在上路,结果光是这个出发仪式都耽搁了一天,日头偏西的时候船队才驶离码头,沿着黄河漂流而去……
皇家学院那座山顶上,十一二岁的卫朴也在那傻傻地坐了一天,看着黄河边上忙忙碌碌的士兵眉头紧锁,偶尔还会低下头在地上写写画画。就这样,他不吃不喝一整天,终于在夕阳西下船队离去的时候,他也缓缓地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满足的笑容。
“咕噜咕噜……”肚子里传来的叫声把卫朴唤回了现实,他摸着瘪瘪的肚子,幽怨地看了一眼远处已经毫无炊烟的食堂,推头丧气地向山下晃荡下去。
“朴哥哥,你怎么跑这来了,我都找了你一天了,中午和晚上都没见你去吃饭,我就知道你肯定又没吃饭吧!呐,我给你留了饭菜,快来吃了!”一个头上顶着飞仙髻的小姑娘跑到卫朴面前堵住了他,小脸跑得红彤彤的,双手捧住饭盒伸到他面前,一脸渴望地看着他。
“呀!是霓魅啊!吓我一跳,还是霓魅好,我这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卫朴也不客气,从小女孩手上抓过饭盒就开始一阵猛吃。
“咳咳”卫朴吃得太急,一不小心就呛到了。
小女孩赶忙替他拍了拍背:“朴哥哥,你先喝点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呢!”
“嘿嘿!”卫朴只是傻笑了两声,又继续把头埋在了饭盒里。
赵祯来到宋朝十几年,有许多事情他还没能改变,但也有许多人和事因为他的出现了变数。
就拿这卫朴来说,历史上他的命运并不好,应该说是很不好,平民出身的他却从小酷爱天文和数学,每当借到这方面的书籍,总是爱不释手,倾注全部心力去由于家境贫寒,白天要从事劳动以维持家庭生计,只能够晚上读书。
久而久之,昏暗的油灯严重的损害了他的视力,致使卫朴在30多岁时就双目失明。从此以占卜为生。
赵祯开始并不清楚这个北宋大牛的出生时间,本着广泛撒网重点捕获的原则,把自己记得的人都让密碟司的人翻了一遍,好在卫朴没有改名才被他翻了出来。当然他也摆脱了原来的命运,他的家人也安排到了兵器作坊工作,从此再也不用过着朝不保夕的日。他没有辜负赵祯的期望,整日醉心于各类书籍,也深得王绅理的看重。虽然才短短几年时间,他已在皇家学院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皇家学院也是大名鼎鼎。
眼前跟着卫朴身边的小女孩,名叫包霓魅,说起来也不是外人,她就是包拯的大丫头。作为赵祯的心腹大臣,包拯的命运变化自然是非常大的,她这个大丫头就是最好例证,也正是为了响应赵祯的号召,包拯才把自己这个大丫头送了皇家学院。
亏得有这个姑娘在,卫朴这个看起书来就废寝忘食的家伙挨饿的次数才得以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