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之梦非梦

作者:幻想人 | 分类:都市 | 字数:74.7万

第169章 互联网泡沫(源起)

书名:重生之梦非梦 作者:幻想人 字数:3164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5:59

一个月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度日如年,对有些人来说,转瞬即逝。

马飞风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的那一个,这一个月,他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股市大崩盘,放掉了手中一部分股票,包括志欣投资底下两家科技公司,根据马飞风的分析,这次的美股大崩盘,起因就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的,志欣投资的这两家科技公司,会首先受到剧烈的冲击,长痛不如短痛,马飞风宁可损失一些股权,也要割肉离场,再说了,通过对赌期指,从中赚来的钱,这些小肉,根本像是拔了根毛而已!

马飞风在马家实际掌管着志欣投资,风飞基金不过是志欣投资的一个子公司,不过,马飞风的兴趣不在于投资,他根本不屑那些投资行业,要分析行业,要等待投资的公司崛起,时间太长了,在股市里随便遨游一个星期,赚到的钱可能都比这些多!

不过忙归忙,马飞风没有忽略马飞龙和鲁涛,他安排人专门盯梢,得到的结果,让他很满意,马飞龙和鲁涛回到半岛酒店后,马飞龙就足不出户,鲁涛偶尔会出酒店吃东西,看起来同样没有闲逛的心情。

华盛基金那边传来的消息更是让他欣喜,根据太子陈提供的消息,因为对赌协议,地主会决定两不相靠,持币等待对赌结果,再对赢家下注,而张东已经在遣散员工,看来是做好了清盘的准备。

一切准备停当,马飞风开始无比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在美国互联网历史中,2000年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不过不是互联网发展的高光时刻,而是互联网泡沫(Dot- bubble)彻底破灭的至暗时刻。

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刚刚诞生,只是给学校或者研究机构使用的高端玩意,为的是让各个研究机构能够远程操控仅有的几台超级计算机,那时只有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才能使用,普通平头百姓没有机会享受到这个福利。研究机构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构成了互联网的雏形,是网络中的最初的两个节点

不过研究机构也不想自己研究出来的一个东西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到,开始思考这种互联网系统的民用价值,就比如他们做的图书检索系统就很适合开放给外界,想要知道某一本书放在哪个地方,直接在计算机里面输入书籍信息搜索一下就行了,不用挨个图书馆地找。于是后来在8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逐渐放开了对于互联网的限制,允许网络服务提供商(ISP)为大众提供网络服务,有条件的民众可以在家上网。

然而真正让互联网发生变化的是英国一个叫Tim Berners-Lee的科学家,他在1989年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这个概念,规定了在互联网传输文件和网络资源(图片、视频等等)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常说的HTTP协议,让用户能够通过软件比如浏览器获取另一个计算机的资源,并且按照正确的方式去解析。

这段话可能比较抽象,简单来说可以把互联网比作高速公路网,网线就是公路,网络资源比如网页图片视频等等就是L服装店的衣服,要想把一车服装从虎门运到豫都,就需要先把网页装进货车,然后让货车开到豫都,最后从货车把网页卸下来。现在问题是一个网页也就是一段二进制码,卸货的人不知道这个货物到底是网页还是视频还是图片,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送货单,告诉卸货的这是网页,卸货员应该怎么怎么处理等等。这样的一套信息资源处理机制就是HTTP协议,让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正确的传输和处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是域名系统(DNS),具体的原理就不细讲了,可以大致理解为信息高速公路上面的指路牌,让用户的电脑能够根据输入的域名找到对应的网站,然后就能体验到公司提供的服务,也就成为了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公司。

以上两点创新算是互联网的基石,后世发展了数十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协议和系统仅仅是修修补补,在安全和效率层面上有很多更新,本质的原理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

除了互联网的这些基础协议,个人电脑的普及也对互联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电脑的诞生时间正好比互联网早十几年,上世纪80年代,一些知名的电脑商业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个人电脑产品。

随着电脑和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价格逐渐降低,体验也在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电脑,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互联网连接的人多了,互联网的价值才能慢慢显现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场游戏即将开场!

时间来到1993年,此时个人电脑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都只是独立运作的软件。

比如1987年的图像处理软件ImageMagick,是最早的能够新建、转化和修改本地图片的电脑工具软件;又比如Mac上面非常经典的游戏《神秘》(Myst),也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这些软件的运行都是依托的是计算机芯片的计算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一些辅助计算,但是没有用到网络,没有连接到其他的电脑。

互联网传输到计算机上面的数据只是一串二进制代码,只有经过正确的解析之后才能使用,就好比菜市场买回的菜得加点配料调料什么的炒一炒才能上桌,电脑用户希望看到的是有意义的文字或者图片,需要一款软件来展示互联网传过来的代码,这就是我们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电脑软件——浏览器,浏览器的出现才真正让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

1991年互联网之父提姆(Tim)博士的团队就开发出了一个自己的网页浏览器,但是这个浏览器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仅仅是一个呆板命令行工具,没有好看的界面,没有人性化的交互,一个输出框,输入文字之后返回文字结果。

于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的两个员工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图形化界面的网页浏览器——Mosaic,也就是现在网页浏览器的雏形。

没错,世界上第一个最好用的浏览器的中文名叫马赛克,虽然名字令人讨厌,但是它的体验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好。用户直接点击界面上面的按钮就能访问对应的网络,不用打字,不用背那些冗长的命令,直接一键访问,用户体验完爆需要输入文字才能使用的命令行浏览器。

要知道,每两周就要翻倍已经属于爆款产品的水平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并且体会到了网络的便利,无不感叹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坐在家里看世界,爆款的口碑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个人计算机的销售。

从1990年到1997年,美国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从15%增长到了35%,计算机从一个奢侈品变成了一个家庭必需品,类似于洗衣机、电视机这样的大家电。大家发现用计算机可以可以做到很多原来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网购、聊天、发邮件等等,特别方便。

上网用户数量也随着计算机用户的增长在飞速增长,仅仅花了四年的时间互联网就收获了5000万用户,而达到相同的用户数电视机花了13年,收音机花了38年!

以太网的发明者梅特卡夫还专门总结了一下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名叫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u0027s law)。大意就是说网络的价值和网络内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比如2个用户只能建立1个连接、3个用户建立3个连接、4个用户6个连接、5个用户10个连接、6个用户就有15个连接、100个用户就有5000个连接,用户连接增长的速度是远远大于用户增长的速度,更多的连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整个互联网的价值的增长速率几乎是指数型的。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世界正式进入信息时代,大家开始注意到了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不少人开始想方设法蹭一点信息时代发展的红利。

当时最疯狂的是一家叫Netscape的专门做网页浏览器的公司,它继承了Mosaic浏览器的衣钵,很多员工来自Mosaic项目。

Netscape在1994年成立,第二年就上市了,发行价28美元,上市第一天最高就涨到了75美元,最后收盘时公司市值29亿美元!美国百年企业通用动力公司花了43年才能达到的市值,就被这样一个才两岁的互联网公司给超越了,这样的成就很令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