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靠种田暴富了
作者:姬重槿 | 分类:古言 | 字数:53.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打造精品
夏苏氏看到女儿那高兴的样子,便知道那些松树应该是卖了好价格。
“一共卖了十两银子?”夏苏氏觉得六盆松树十两银子,已经是最好的价格了。
夏及己摇头。
“等会儿让爹告诉你卖了多少钱。我先去看看那些鸡子们。”夏及己说完便跑了。
留下好奇的夏苏氏等着夏二郎回来告诉她那些松树到底卖了多少银子。
夏及己到养鸡场走了一圈之后回来,看到她娘那吃惊的模样,知道她爹已经告诉她今天他们得了多少钱了。
三人把院门一关。
“这松树怎得这么值钱?”夏苏氏问道。
她之前只看到女儿在捣鼓那些松树,让它们更好看一点。
好看是好看,但也没这么值钱吧?
“这世界上,什么人的钱最好挣?自然是有钱人的钱。
宋掌柜就深知这一点,之前我们家的青菜,辣椒,尤其是我们家的稻花鱼,能卖出好价格,是因为宋掌柜的顾客群体大部分都是镇上或者县里有钱的人。
他巧嘴那么一宣传,人家就认他那里卖出去的东西。
这松树,文人喜欢它的品格和苍劲优美的姿态。对于有钱人来说,一棵苍劲优美的松树甚至是无法用金钱去估量的。”
夏及己说道,可惜这样好看的松树也很难找到几棵。
夏二郎和夏苏氏对于女儿说的话很认可。
夏二郎将钱拿出来给夏及己,夏及己拿了张一百两的银票。
剩下的让夏苏氏收着。
家里剩下的那四棵松树,夏及己打算下个月再拿去卖。
八月二十三,夏家两只大兔子又生了一窝十只小兔子。
九月初八,夏家开始捞鱼,捞的鱼放到两个大木桶里面。夏二郎直接用牛车送到镇上,省了宋掌柜许多功夫。
鱼一送到,立马就被各家买菜的下人们买走了。
虽然今年夏家村有不少人都跟风养稻花鱼了,但夏及己和她爹娘一商量,最终决定还是按照两百文一条的价格卖出去。
夏二郎把这事也同李牧之商量了,李牧之很赞同保持去年的价格。
虽然夏及己和李牧之都说保持原价,但夏二郎夫妇为着这事,也忧心了好一阵。
直到宋掌柜看过他们的鱼后,还是按照两百文一条的价格买了,夏二郎这才心安。
不过宋掌柜也说了,后面的价格得看看情况。
夏二郎明白他说的情况,夏家村其他人也跟着养了鱼这事宋掌柜是知道的。
他们养的鱼流入到镇上的话,势必会将价格降下去,但具体降多少,还得再看情况。
宋掌柜最担心的是,他的竞争对手张记铺子会将那些鱼收了去,与他打擂台。
见宋掌柜有这些顾虑,夏二郎把女儿的话带给了宋掌柜。
说建议不管别人卖多少钱,宋掌柜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卖出去。
因为他们家的鱼比别人家的要好。
货物分等次,同样一件东西,等次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他们要把自己的东西打造成精品。
打造和精品这两个词宋掌柜第一次听,但一听就喜欢上了。
对,就是打造,为什么他走的路子与寻常人不一样,就是因为他希望自己卖的东西与众不同,如何让大家都有的东西显得与众不同,把它做成精品,那就要看你怎么去打造它了。
别人家的鱼个头怎么样,宋掌柜还不知道,但今年夏二郎家的这些鱼个头比去年大的多,条条肚滚肉肥,看着就很喜人。
夏二郎告诉他,这是因为今年的鱼比去年的鱼多在田里养了一个多月,而且今年田里施了肥,禾苗长得很好,稻花鱼吃的稻花更多。
原本还担心价格的宋掌柜,立马定下心来,不管别人那价格如何,他就是坚持原来的价格。
成败与否,就看这一次,成了,以后这鱼就不用再担心价格,而且以后其他东西也可以用这种模式去卖。
败了,就亏一点,换个东西再赚回来。
这稻花鱼一年也只有这十几天能够吃到,自去年尝了这稻花鱼后,镇上和县里的那些人再吃其他的鱼,便感觉总是差了一些味道。
今日大家买了这鱼回去,又可以尝尝那念想了一年的味道了。
宋掌柜让夏二郎明天再送些鱼来。
夏二郎说明天只送一小桶鱼过来。
因为从明天开始,夏家村必然有很多人挑鱼出来卖,先让那些人尝一尝别人的鱼的味道,最后能拉回来的都是优质客户。
又是一个新词,优质客户,宋掌柜很认同。
夏家村的人一看夏二郎家开始收鱼了,便也着手准备收鱼的事。
只是这一收,突然发现,他们没有对接好的商户可以直接来收鱼的,所以这些鱼还得他们自己从村里送到镇上去。
要怎么送?
村里就只有三辆牛车,村长家的牛车和夏二郎家的牛车都是自己用的,村里只有一辆可以租去镇上的牛车。
牛车这种贵重东西,谁也不好去借。
除了夏老太。
夏老太在村口拦住夏二郎,说要借牛车,夏二郎说明天自己家要用,后天给他们。
对于夏二郎的大方,夏老太还有些吃惊。
不过,夏二郎在众人面前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这让夏老太倍感有面子。
在大家都在为了争着租村里唯一的牛车而闹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她轻轻松松就从儿子那里借来牛车,不,是拿来牛车用。
夏二郎不愿在这样的事上与夏老太耗费太多时间。
他回到家把借牛车的事给妻女说了。
夏苏氏和夏及己心里虽然不愿意借,但也没说什么,大家庭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也不可能不借,不借的话,就怕她奶奶到处嚷嚷说他爹不孝顺。
借给他们换自己个清净吧。
第二天夏二郎送了一小桶鱼和一些鸡蛋,腐竹去了镇上。
村里人租了牛车,天没亮就出发,一个上午就送了两趟四户人家的鱼出去。
下午还在继续送。
正如宋掌柜所预料的。那些鱼到了镇上不久,就被他的竞争对手张记给全部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