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65.9万

第354章 孙权所承受的压力

书名: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1634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9:33

孙权积极地调兵遣将,将番兵布置在最前线。

分批次安营,和合肥守势相连,还背靠着巢湖。

巢湖口还有濡须坞,防御相当巩固。

这些番兵身强体壮,能够硬抗瘟疫,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即使不幸凋零,那也是去往西天极乐世界,怎么都不会亏。

魏军面对这样的敌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连撤退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他们深知一旦撤军,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和损失。

因此,魏军只能坚守阵地保持僵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此时的孙权,则通过对番兵的巧妙部署,成功地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

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江东都显得游刃有余。

他的战略布局,让魏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既不能主动进攻,也无法轻易撤退。

就算关羽回去了,也无济于事,寿春的防线仍旧处于危险的状态。

孙权正借助疾疫塑造着大势,一步步地拖延住魏军。

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江东手中。

是战,是退,都在孙权的一念之间。

然而,战争的局势往往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孙权罕见地收到了曹操的书信,北方态度相当强硬。

信中隐隐透露出曹操对战争局势的看法和态度,和对中原百姓的忧虑。

他认为双方继续交战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神州生灵涂炭。

如果孙权考虑继续罢兵休战,以避免更多的损失和伤亡,那最再好不过。

尤其是恐怖的疾疫,是南北共同的应对的敌人,更不能掉以轻心。

两家不顾一切作战,只会让疾疫横行、肆虐,一发不可收拾。

当年孙策病逝,曹操没有趁人之危采取攻势,而是遵守与张纮的约定。

孙权身为江东之主,也应该具备足够的气概和胸襟。

江东不应该在北方进行抗疫的时候,发起进攻。

倘若孙权一意孤行,要决战于江淮,天下百姓都会失望。

信件说得大义凛然,实际上就是从精神层面,向孙权施压。

这封信既是一种外交手段,也是曹操试图影响孙权决策的策略之一。

通过这种方式,曹操希望能够让孙权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并促使他做出明智的选择。

如果真的打起来了,导致神州民坠涂炭,那么孙权就是罪魁祸首。

北方曾宽容地对待江东,而孙权却不曾留给北方喘息的机会。

曹操天真的语言,暗藏杀机。

抗疫和抗击异族一样,如果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之人。

就不会在对手抗击异族、治理疾疫时发起战争。

孙权真这么做的话,就会被绑架在曹操设置的道德框架中。

动弹不得。

“如今魏军感染疾疫,越来越严重。不出一个月,便能让一半人失去战斗力。”

“臣下斗胆进谏,无论发生什么变故,都应当坚持到底。”

“我军感染疾疫,能退下来治疗,魏军绝对比江东要严重数倍。”

“现在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等到中原爆发大战,远比现在还要残局。”

庞统担心孙权心神动摇,毅然站出来进谏。

疾疫,是天威。

利用好这一场天威,很容易便能削弱魏军。

要比较持久战,江东明显占据着优势。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利远远比道义更加重要。

“慈不掌兵,我知道怎么做。只要决战的时机降临,我绝不会错过。”

孙权运筹帷幄,稍顷又想起一枚重要的棋子:

“关云长到了江东,有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是仪拱手施礼,回答道:

“关羽在刘备墓前,建了一座草庐日夜陪伴。”

“吕壹每次向我汇报,都是吞吞吐吐,含糊不清。”

“臣下推断,关羽的耐心快要被消磨殆尽了,吕壹很难再拖延住他。”

“不过关羽只有一个人,最多加一个增援来的关平。”

“他们父子加起来,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江东的局势稳如泰岳。”

孙权一想到吕壹的种种行径,脸庞冷峻道:

“告诉吕壹,他要是拖不住关羽,提头来见。”

“江淮的战局,远远比关羽的生死重要。”

“江东要做的,是放长线钓大鱼,不要在乎一人之生死或者一人之得失。”

是仪拱手领命,不禁为吕壹的命运担忧起来。

吕壹此人功利心太强,迟早会出事。

不管这等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最终都难以善终。

如果他安分守己成为江东之主手中的刀,说不定还能发配扶南过上几年好日子。